6月23日,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开幕。演出季期间,来自沿黄九省(区)的15台剧目、27个作品相继亮相山东,唱响黄河情缘。7月2日晚,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亮相梨园大戏院,展现了黄河上游先民们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演出现场反响热烈,掌声和叫好声不断。
讲述本土黄河故事
自6月23日2022年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开幕以来,沿黄省(区)的经典戏曲轮番登台,艺术化讲述各地的黄河故事。继京剧、豫剧、川剧等多个剧种亮相山东后,7月2日晚,由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古装陇剧《大禹治水》在梨园大戏院演出,用新兴剧种艺术化再现黄河情缘。
陇剧是流行在甘肃全省的一个新兴剧种,原名“陇东道情”,是流传在甘肃东部地区的一种皮影戏。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脱胎于陇东道情的陇剧,是甘肃省的独有剧种和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陇剧还原大禹治水的故事实则也是对甘肃本土文化的艺术化再现。“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核心和基石,又是黄河文化的财富和凝练,大禹和先民们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敬畏自然、科学治水的经验。”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存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作为上古传说的“大禹治水”,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史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于积石”,而据考证,这里的“积石”正是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多次深入积石山县大峡口、喇家遗址等地采风后,先后十六易其稿完成剧本创作后,去年5月,陇剧《大禹治水》正式开排,并于去年10月首演。
用戏曲再现黄河情缘
作为反映黄河文化题材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陇剧《大禹治水》由著名编剧薛龙彪主笔,著名导演张曼君、王亨担任艺术顾问,青年导演田丰执导,三朵陇剧“梅花”雷通霞、窦凤霞、佟红梅联袂优秀中青年演员邵炳德共同出演。演出现场,一个讲述“大禹治水始于积石”的故事,震撼了现场观众,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治水精神,让观众感动不已。
聚焦黄河文化和地域特色高度统一,呈现内容和艺术样式高度统一,在艺术化呈现方面,陇剧《大禹治水》中,大禹和涂娇惺惺相惜的剪影处理、一唱众帮的“嘛簧”,在细节中彰显着陇剧的艺术特色。全剧最后一幕“开山治水”中,大禹舍身祭祀开山治水的剧情反转,以饱满的戏剧张力和环环相扣的戏剧冲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作为著名的历史典故,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此番陇剧《大禹治水》亮相济南,不少观众特意带孩子来现场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孩子之前就学过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次有机会现场观看戏曲讲述的经典故事,对孩子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演出效果特别好,很震撼。”有观众表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亲子共同来观看演出,观众中亦有不少老年人。他们跟随剧情走向而共鸣,演出期间不时鼓掌,也在演出结束后与演出团队交流,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与认可。一位观众表示,“能在家门口欣赏到来自甘肃的戏曲艺术,十分激动。通过这场演出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受教育和启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