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艺爆点 > 内容详情

端鼓腔:齐鲁大地国宝级说唱

2023-03-02 11:29: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端鼓腔也称端公腔、端鼓戏,是发源于山东微山县、东平县境内的一种汉族传统曲艺艺术。它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当地大型民间活动中,经常可见其身影。端鼓腔是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位列国家级非遗名录。

傩文化是我国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文明中,“傩”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意识,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极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不断繁衍生息的生生活力。端鼓腔属于古老傩文化的范畴,是傩文化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生活在微山湖、东平湖畔的渔民在祈祷祭祀、祝寿祈福、庆祝丰收等习俗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一个剧种,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传统端鼓腔表演形式为一人或多人手持羊皮端鼓,边敲击边走动演唱。羊皮鼓鼓柄约10厘米长,末端有直径约10厘米的铁圈,圈上套着9个小铁环。伴奏时,表演者左手把鼓端在手中,右手用竹制的鼓签敲击鼓面,随着不同的鼓点晃动,9个铁环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

在此基础上,山东端鼓腔演出内容发展得更为丰富。扬琴、笙、二胡、笛子、琵琶、三弦、中阮等乐器也被融入表演中。在长期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端鼓腔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曲牌调式、舞蹈表现形式、演唱内容,促使这一粗犷豪放、独具水乡特色的汉族传统演唱艺术逐渐走向成熟。演出包含了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艺术。

早期,端鼓腔在东平湖地区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当地也被称为“敬河神”。随着发展,端鼓腔承载的文化功能更加丰富,逐渐扩大为渔民庆贺丰收和婚娶寿宴等活动时的娱乐助兴表演。端鼓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当地民俗活动联系紧密。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节会,期间,便是端鼓腔演出的重要场合。

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旋律优美,唱起来转换调颇为自如,是研究古代汉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演出时,端鼓腔表演时有说有唱、有坐有舞,一唱众邦、一领众和。从音乐形式上看,端鼓腔唱腔结构以板腔反复体为基础,是板腔体和联曲体相结合的综合体式。板腔部分是以“十字韵”“七字韵”两曲牌为基础。唱腔的主要特点是五声音阶的“宫”“徵”变换的调式结构,旋律进行跳动幅度较大,拖腔长而委婉,独具水乡风格。从舞步上看,端鼓腔表演者步伐轻盈别致且奇异,有二龙出水、穿花、圆场、走灯、走八字等模式。从唱词上看,端鼓腔格律与押韵方式奇巧多样,曲调优美、热烈。词格多是十言或七言的诗赞体。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颂古咏今,可用传统方式抑或创新方式表演,歌唱喜庆、丰收的场景。从演出剧目上来看,有《小秃闹房》《刘文龙赶考》《张郎休妻》《魏征梦斩小白龙》《唐王宫中许愿》等。端鼓腔在渔家百姓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其才能和智慧的凝结,也是珍贵的活化民间艺术财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实习生 孙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