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艺爆点 > 内容详情

绸吊《木兰归》:杂技里的“巾帼英雄”

2023-04-20 16:04: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前段时间,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上,山东省杂技团的《木兰归》作为少见的单人单项演出登上舞台,节目将绸吊与花木兰的故事相结合,高难度技术动作融入剧情,展现木兰刚柔并济的巾帼形象,给予观众美的享受。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了节目导演、教练、主演,走进这一杂技作品的台前幕后。

“成为木兰”

据悉,《木兰归》借助单人绸吊的表现形式讲述木兰故事,凭借刚性美与优美相结合的舞台语言赋予节目更多故事性,颇具史诗色彩的女英雄木兰如在观众面前。《木兰归》主演韩孟璇表示,开场时,木兰将衣纱披在身上,姿态柔美,神情缱绻,此时的她作为女儿身出现在观众面前。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木兰从女孩向战士转变,她走上战场,奋勇杀敌。直至节目结束,木兰将头发披散,落回地面,缓慢地抚摸头发,她又重回女儿身。节目叙述流畅自然,一张一弛之间首尾贯通呼应,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整体张力。​

“《木兰归》的成型经历了许多次修改完善,第一版以木兰作为将军上沙场为开始,现在的版本则追求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木兰归》导演程娟向记者分享了节目的创作过程。在程娟看来,与寻常绸吊不同的是地面缠绕技术动作应用。在地面上,木兰与绸带缠绕交舞,也与面前的敌人厮杀搏斗,动作的迅速翻腾展现着战局的激烈程度,最后木兰以大踢腿动作翻身上马,潇洒自如。

作为真实的历史角色,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韩孟璇要演得好、演进观众心坎里也就难上加难。“在闲暇时间,我更多的研究木兰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影片,对镜练习木兰的神态、动作和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想象和塑造我心中的木兰形象,并且找到以绸吊演绎木兰的切入点。”韩孟璇表示,通过绸吊讲述故事的新形式吸引着她在绸吊表演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是一种对绸吊的升华,也是一种对杂技的升华。

“不是在演木兰,而是成为木兰。”韩孟璇说。

打破套路

2010年,韩孟璇进入山东省杂技团练习杂技。十余年间,韩孟璇对于握力、臂力、核心力量的基础练习从未中断,没日没夜的训练也曾在身体上留下过许多勒伤和擦伤。韩孟璇表示,没有扎扎实实的练习,也就不会有舞台上灵动自如的演绎,回忆起多年的训练生活,韩孟璇并不觉得艰苦,提到其中面临的困难也只一笑而过:“我有恐高症、眩晕症。为了演好《木兰归》陀螺转动作,用一遍遍地练习克服身体的反应。”​

在绸吊表演和不断精进的过程中,许多新的绸吊技巧动作都是韩孟璇与教练通过视频资料钻研学习,一丝一缕拆解。如果说学习的过程是做加法,那么表演便是将技巧做减法、求精简。韩孟璇表示,在她所掌握的二三十个技巧动作中,《木兰归》只应用五个左右。教练马祖敏说:“《木兰归》有意规避了旋转、拉叉等柔和的技巧动作,转而追求快速的、压迫性的、阳刚美的动作表达和具有张力的情感舒张,这是一次打破套路的尝试,根据节目主题,从动作到表演、音乐、服装都做了很大调整。”

以美动人

“绸吊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在空中翻飞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横刀立马、潇洒自如的女将军。”韩孟璇笑着说。

在《木兰归》的舞台上,绸带是木兰女儿身时的衣纱,也是上战场时胯下的战马。“节目的形成需要对动作技术合理性、协调性的进行考量,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绸带和演员的表现建构起横向空间和纵向空间的平衡,给予观众美的视觉体验。”教练马祖敏说。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上,五十多个杂技节目汇聚一台,提及参与展演的感受时,韩孟璇表示这是一次磨练,也是一种学习。在表演形式上,她更多地意识到新时代杂技演员不单单只是演出杂技,杂技技术固然重要,由舞蹈辅助的表演则据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此,导演程娟也持有类似看法:“作为一个杂技编导,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技术与表演结合好,以舞蹈辅助杂技,同时杂技也成就舞蹈,二者不是割裂的部分,而是整个杂技节目并存的两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 记者 焦腾 实习生 赵静宜 曹鹏洁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