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艺爆点 > 内容详情

枣梆:极具学术范儿的稀有剧种

2023-05-25 11:31: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从山西上党梆子而来,在流入菏泽等地后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剧种——枣梆。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在菏泽、郓城、梁山等地及河北、河南、山西部分地区。这个剧种受菏泽地区语言影响发展而来,原名“本地储”,旧称“儒梆”。1960年,因剧种演出时以枣木榔击节伴奏,同时谐其原音定名为枣梆。

早在1784年(清代乾隆甲辰年间)左右,鲁西南一带就有山西人“背井离乡”“远服贾而通货贿”,在当地开当铺染坊等生意。这些来自山西的商贾有许多会演唱当地戏曲者,闲暇时也教当地人清唱,最早时教授的是泽州调。曲调好听吸引人,跟着山西商人学唱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唱“围鼓戏”的习俗。

至公元1875年,来自山西的戏班“十万班”来到鲁西南,在郓城、菏泽等地流动演出1年多。因当地已有清唱泽州调的基础,喜爱戏班的舞台演出,于是更加热爱此剧种。泽州调在郓城等地留下了种子,逐渐传播开来。

至20世纪后期,枣梆逐渐有了明确的行当划分。之前的枣梆班社成员人数不多,通常只有十六七人,有时一人必须演出多个角色才能适应表演需要。例如,在以红脸和黑脸为主要角色的剧目中,唱小生和老旦的演员要扮演“家院”或“把子”,即充当配角。这不仅辛苦,也考验演员表演功力。多年来,枣梆艺人积极投身演出事业,活跃在舞台上,创造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精湛的表演技艺也让观众赞叹不已。

枣梆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曲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在表演中,各行当演员演唱采用大本腔(本嗓)和二本腔(假声)结合唱法。红脸、黑脸演唱的尾音采用假声“立嗓”翻高后发出“”或“啊”声;小生和小旦立嗓尾音发出“咦啊”音,听起来颇感悦耳。旦角花腔细腻缠绵、婉转动听,别具一番韵味。此外,从上党梆子脱胎而来的枣梆,不仅部分继承了上党宫调的传统,其剧词韵脚仍保持着浓厚的山西方言特色,同时兼具鲁西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征。

枣梆演出以粗犷豪放为特色,符合流行地的区域特性,能够吸引当地观众,以其包括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内的独特魅力成为一个颇具名声的地方剧种。枣梆表演技巧丰富,生动性强,既能表现激昂雄壮,又能表现活泼欢快的情感,演出场面生动,气氛活跃。例如,传统剧目《徐龙铡子》中,徐龙扮演者甩袖、抖髯、搓手、顿足等动作,与当时人物复杂的思路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桃山洞》等剧中演员亮相美观耐看,舞台调度也十分巧妙。

枣梆有20余种板式。其中二板、二八铜、流水板及尖板为主要板式与基本板式。在枣梆曲牌中,收集记录下来的弦乐曲有《大救驾》《三字开门》《降香牌》《大金钱》等14个。唢呐曲牌有《慢欠场》《滴溜子》《打拉虎》等17个。其中绝大部分曲牌与豫剧、山东梆子曲牌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曲牌有其独特的风格。

枣梆最初用的丝弦乐器,也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包括头把、二把、三把。其中头把又名“锯琴”,发音高亢尖亮,与山东梆子的“二弦”、莱芜梆子的“提琴”、章丘梆子的“胡琴”相似。二把与头把样式相近。后来,枣梆演出陆续增添了板胡、二胡、三弦、琵琶、低胡、笛、笙等作为伴奏乐器,与各种地方戏曲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音乐效果更加丰富,也发展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特色。例如枣梆的打击乐器与山东流行的其他梆子大致相同,只是“锣经”中的出场时候用的“小锣浪头”略有差异。在丝弦乐器演奏时,有时配加霸王鞭伴奏,这在其他剧种中较为罕见。

枣梆存世的传统剧目有80余出,以历史题材居多,阐扬传统美德,展示尊老爱幼等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老八本”,包括《天波楼》《蝴蝶杯》《代州愿》《访四川》等。此外,像《天水关》《八卦阵》《对金刀》等剧目也成为地方戏曲艺术宝库的珍贵财富。枣梆对现代题材的表现也曾做了长时间的探索试验,上演剧目兼具观赏性和教育意义,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喜闻乐见的部分。

枣梆作为中国地方戏曲中的独立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梆子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戏曲文化里显示出了它有代表性、有影响、有活力的一面。同时,它对中国戏剧发展史和民间曲艺的研究有着宝贵的意义,是一个学术价值较高的稀有剧种。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实习生 孟知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