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剧来风 > 内容详情

大型考古纪录片《城子崖》在央视播出 龙山文化传奇故事再现

2022-11-30 10:21: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928年,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拉开了山东考古的序幕,一个四千年前龙山文化的传奇故事也由此揭开。中国考古学者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推翻“中国文化西来说”、推动认识和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意义深远,关于这一“中国考古圣地”的历史与文脉仍在延续,擦亮着山东“海岱考古”品牌。
  11月25日,大型纪录片《城子崖》在央视播出,从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揭示出龙山时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场景,再现四千年前龙山文化的传奇故事。
        奠定重要基石
  近百年前,在位于济南以东35公里的城子崖,一段尘封4000多年的史前世界的生活场景由考古发掘揭开,亦由此,拉开了山东考古的序幕。 
  1928年3月24日,齐鲁大学助教吴金鼎和他的伙伴来到济南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准备前往汉代遗址东平陵城考察,途中路过一条大沟,在阳光照耀下,他诧异地发现,大沟两壁土层中露出了灰土和部分陶片,一条延续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清晰可见。带着疑问,十天后,吴金鼎又专程来到这里,从黄土台地上,他找到了年达久远的石器、古器和陶器碎片,吴金鼎马上意识到,这个叫做城子崖的地方或许是一个史前文化遗址。
  “当时在整个东部地区特别是山东地区,没有发现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只知道有周代的文化或者更晚的文化,这一次吴金鼎先生看到断崖剖面上的灰土堆积,认为这可能是个古代的遗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在节目中表示。
  基于此前的意外发现,上世纪30年代,在傅斯年的推动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集合了李济、梁思永、郭宝钧、董作宾等当时国内最顶尖的考古学家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出的黑陶器物震惊世界。在众多的出土陶器中,前所未见的漆黑光亮的薄胎黑陶就让人惊叹。其中,高柄杯厚度只有1-2毫米,最薄处仅有0.3毫米,独特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关注的是,遗址中所出土的黑陶器物,与此前河南仰韶遗址发掘出的彩陶截然不同,也让考古人员思索,城子崖的地下是否存在一种与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
  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大量黑陶器物的出土让李济和考古队员断定,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文化,这里是构成中国最早历史期的一个最紧要的部分。也正是这一发现,否定了当时盛行一时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也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中国考古学者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不仅首次发现了一种崭新的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次发现了古城址,编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集,而且在田野考古工作方法上,也向科学和正规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再现生活场景
  与考古发掘相伴,一个尘封4000多年的史前世界的神秘面纱随着文物出土而逐步揭开。城子崖的文化层分为上下两层,出土了少量陶器的上文化层被考古队判定已进入铜器时代,下文化层陆续出土黑陶残片,考古队称之为黑陶文化层并进行了重点发掘。发掘过程中,吴金鼎发现了一块泛黄的牛胛骨,钻灼痕迹清晰可见,显然是一块卜骨,很快又有4块卜骨出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卜骨是除殷墟之外的首次发现。
  而其他出土物的发现逐渐将城子崖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还原出来。透过陶网坠、骨鱼镖等出土物,城子崖先民们在河里捕鱼、打捞河蚌的场景依稀可见。在农业生产方面,考古人员发掘出石铲、骨铲、陶耒耜等挖土和翻土的农具,石刀和蚌刀等收割农作物的工具,这些器物的大量出现表明那时的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猪骨、狗骨、羊骨等兽骨出土,说明先民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畜。其中,猪骨的出土量最大,由此也表明,猪肉应该是其肉食的主要来源。
  众多发现中,让考古队惊讶的,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陶器,且大多呈黑色,与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出土陶器中,不仅有陶鼎、陶鬲等煮饭烧汤的工具,还出土有利用水蒸气蒸熟食物的陶甗、用于盛放食物的陶豆等其他器具,从种类齐全的生活用具足见先民们饮食之讲究。

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山东考古肇始于1928年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但遗址发现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此。在去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山东省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介绍,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展铺垫了重要的基石,由此发现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探究中国文明起源的核心问题,城子崖遗址因此被称为“中国考古圣地”。
  基于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对城子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也在逐步推进。1961年,城子崖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城子崖考古新成果荣获1990年度和“七五”期间全国双十大考古新发现;2008年,城子崖遗址被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的100 处大遗址之一;2012年,“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改造提升后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2013年4月,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2017年底,城子崖遗址公园成功挂牌“国字号”。作为济南首个入选“国字号”挂牌的遗址公园——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山东乃至全国的考古历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据了解,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总体分区包括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预留区、博物馆展示区、滨河遗址风貌区、陶艺展示区、考古体验中心、农耕区,以展示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传承龙山文化。 
  此外,作为山东首座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聚焦遗址保护与展示,分为龙山破晓——西河、小荆山遗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济南寻根——东平陵城及结束语展厅等部分,龙山文化按时间顺序一览无余,邀观众参观感受龙山文化的别样魅力。
  去年10月,城子崖遗址分别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反映了其在山东考古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还原历史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中的重要贡献。聚焦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利用,今年5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的《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在“海岱考古”工程方面提出,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山东行动,推进城子崖遗址等一批主动性考古项目,配合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和国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开展考古研究。在泰山南北、黄河下游、大海之滨的这片土地上,关于龙山文化的传奇故事仍将续写。

据悉,大型纪录片《城子崖》还将于11月28日-30日在山东卫视播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