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亮
手机阅读泛滥的当下,很长时间没有逐字逐页阅读一本工作需要之外的纸质书籍了,刘长允先生惠赐其新作《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让我改变了这个即将成性的阅读方式。获赐当晚翻阅,竟尤如少年时阅读武侠小说,一口气拜读了大半部,直至困极才不得不停下来。尔后连续数天一直在阅读这本耗时先生十余年心血的大作,被字里行间表现的宏大广泛的主题、深邃洞彻的见解、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思索和拷问带动着,思绪一直亢奋着。反复阅读和咀嚼书中论述的命题、独到的见解和深沉的追问、简扼的结论,获益良多。
人类、智慧、生活,这三个词语所指都是宏大命题,将它们放到一本书名里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把握能力。坦率而言,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以此为题的豪敢心存疑惑。掩卷之后,我则感到所述所论用此三词来概括并以之为名,确系实至名归。书中表现出的高屋建瓴般的洞察睿见,非在中西文化传统、宗教哲学、自然科学、文学和社会问题等诸领域长期浸淫融通并对生活、经历深刻思索者不能望其项背。《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共分八章,依次叙述、分析了人类创世纪、人类两性关系、人类生活的时空画卷、人类获取的科学知识、人类的理想和信仰、人类的终极追求、人类现时代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人类面临的新的跨越及路径,八章分别用“开天辟地一瞬间”“阴阳二气铸男女”“岁月如歌一万年”“千智百慧起先天”“孔子基督如来佛”“人间大道真善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题。这八章题目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语言美感。八章内容可以独立成文,但又是紧密关联的整体,其内在逻辑贯穿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个核心线索,形成对人类智慧走向和生活走向的系统性思考。
书中,作者对人类自产生以来的生活及其历程和积淀形成的各类智慧条分缕析,其中表现出来的对宏大命题的把握能力、在叙述和分析中展现的深邃洞见,都让人佩服至极。每章内容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自我学习和媒体信息反复灌输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受教过又不断进行探究的,都是事关人类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基础而关键的宏大命题。有些命题我们甚至在孩提时代就自然而然地提出过,但可能没有得到当时能够理解的回答,尔后在成长、成年乃至终老的过程中都在不间断地思考,也未必能得到一个明晰的答案。读过作者在这本书的思考和概括之后,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顿悟之感,开解了自己一直存在的茅塞。
把宏大的哲学命题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得益于作者30多年来博览群书积淀的理性思辨,得益于作者结合自己成长、研学和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实践得出的参悟。在思辨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不时在行文中冒出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和场景,这些故事和场景印证着哲学道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认识,也很好地说明了哲学的宏大并不总是高高在上,而是很多时候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当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过后也未细细品味,当后续生活的某些细节偶然触发了隐藏多年的哲学意味时,恍然大悟其中道理,犹如李商隐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一个少年时期参加抟土制瓦时负责“提拎子”环节的亲历,从而深悟出“人类的一切生活都是陶治出来,整个宇宙和各种星体也都是像轮子一样做旋转运动,一切生命和事件也都在旋转中生灭和演变。正所谓:‘阴阳造化,如钧之造器也’‘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这样的细节在书中还有很多,使读者阅读和理解、领悟哲学道理时没有任何障碍和晦涩,而是如行云流水般地畅通顺快。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不能理解哲学的民族是浑噩的,哲学不能以深奥的语言藏在典籍中被束之高阁,而要有通俗的哲学著作让普罗大众理解领会,哲学才能发挥其教化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功莫大焉!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技术变革加速,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生活会怎样改变?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哲学问题,也是迫切的现实问题。人类已有的智慧和哲学怎么来回答这一问题?可能因为定稿时这些问题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思考乃至回答。但我们认真阅读这本通俗而充满睿智的著作,仍然能从中找出答案,那就是中国古老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当今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此,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不仅明确判断出来,而且在前面几章都有广泛的论述,体现着作者对人类社会现时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强烈人文关怀和理性认识。
在阅读《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过程中,我反复想到美国著名作家房龙的著作《人类的故事》。那是1990年代流行的一本书,很受那个时期知识分子推崇。《人类的故事》 以通俗的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细节描写,不过书中除了涉及对孔子思想的些许认知外,对东方文明的观察少之又少。《人类的故事》虽然风靡一时,至今据说发行印数已逾千万册,影响颇巨,但从对人类这个宏大主题观察的角度来看,与《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相比,后者更为大气宽广。此乃一己之感,或有不当,请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