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而在山东这片历史深厚的土地上,因被盗而流失的文物也曾经历过辗转“回家”的往事。
“漂泊”14年
“东方维纳斯”重归故里
2019年9月,“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汇集了600余件参展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出土于山东的回归文物,蝉冠菩萨像。
而今,这尊蝉冠菩萨像是山东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被置于佛教艺术造像展中向观众展出。这尊蝉冠菩萨像年代为东魏,通高120.5cm,像高97.2cm,头光直径52厘米,1976年出土于山东博兴县。菩萨头戴高冠,披帛带,束长裙,衣着贴体而飘逸,佩项链,缠璎珞,嵌宝珠,装饰华丽而高贵。雕工细腻、形态优美、面容慈祥睿智。因其双臂缺失,又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其名称的由来和这尊造像上独特的装饰有关。山东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菩萨宝冠正中雕刻了一只非常醒目的蝉,因此被命名为“蝉冠菩萨像”。“把知了的形象装饰在器物上,我国自古就有了,同时知了还象征着高洁,所以在汉代时期,知了的形象出现在了官员的冠冕上。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还会以佩戴蝉冠作为彰显自己尊贵身份的一种方式。同样在佛教当中,也有用蝉作为装饰的习俗。因为知了这种生物可以破壳重生,所以人们认为它象征了佛教当中生死轮回的理念。由此可见,这尊蝉冠菩萨像的地位非常高。”
这尊蝉冠菩萨像除了做工华丽经典之外,其传奇的流传身世也颇受世人瞩目。“1994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收藏在博兴县博物馆的蝉冠菩萨像突然不翼而飞,此后多年一直没有音信,直到1999年两封信件几乎同时揭开了蝉冠菩萨像的踪迹。”讲解人员介绍,原来它在丢失之后辗转去到了海外,并且流落到了英国的拍卖市场上,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高价购得,成为该馆的藏品。
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多方协助下中日双方开展了多回合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日本美秀博物馆同意在2007年底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给中国山东,为了答谢日本,山东省文化厅还于2007年在日本美秀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山东佛教美术的展览。2008年1月,这尊流失海外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了故乡,入藏山东博物馆。根据协议,这尊蝉冠菩萨像每隔5年还要回到日本展示一次。据悉,2022年,这尊蝉冠菩萨像将再次回到日本展出。
被盗重要文物大批追回
和蝉冠菩萨像一样,被盗是文物流失的原因之一。2018年,山东博物馆曾推出“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展示全省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打击文物犯罪的重要成果。其中,发生在滕州的大韩村遗址盗掘案曾震惊全国。
在滕州市南部,薛河延延绵绵流淌而过。薛河流域两岸,密集分布着先秦文化遗址和古城方国——从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到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再从四五千年前的龙山、岳石文化,到商周春秋战国文化——五千年中华文明在这里延续。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大韩村古文化遗址曾先后被盗四次。这时村民才得知,他们世代生活的地底下埋藏着古墓葬群。经专案侦查,共追缴回229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46件。该案缴获的文物数量之众、级别之高,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件名为“倪公戈”的国家一级文物,填补了鲁南地区春秋晚期青铜器实物考究的空白。“戈”是用于勾杀的兵器,在夏代出现,经商周直至战国末期,颇为流行。而倪公戈级别如此之高,与“戈”上的文字有莫大联系。该戈上刻有12字铭文,经专家破译为“倪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铭文字数之多也曾引起专家的注意。曾参与鉴定的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在2017年5月30日出版的《中国文物报》上撰文写道:海岱地区已出土齐鲁莒等土著体系铜戈、铜剑,铭文常见,如齐“高子戈”“莒公”戈、“右”戈等,最少者一字,常见者三字,最多者七字,此戈(倪公戈)刷新了以往纪录。
展览同时展出了滕州前莱东南墓群遗址、岗上遗址追回文物,以及庄市横岭埠遗址以及来自莱芜、诸城的被倒卖的文物。横岭埠遗址中被追回的春秋时期的邾寿父铜鼎和邾寿父铜匜也是一级文物。
文物“回家”让文脉延续
此次68件流失英国的文物成功追索回国,让一个讲了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其实近年来,我国找回流失文物的步伐从未停下。
2019年3月23日,中意双方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的返还证书,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宣告成功,共同树立了通过合作追索返还流失文物的新范例。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信息,近年来,我国已经促成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归国,并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文物踏上了“回家”的征程。2014年12月,瑞士归还一尊汉代彩塑陶俑。2015年3月,澳大利亚归还一尊清代观音像。2015年4、5月,法国归还4件东周时期的猛禽金首和28件大堡子山遗址秦代金饰片。2015年12月,美国归还16件(组)玉器、5件(组)青铜器、1件陶器共22件流失文物和1件古生物化石。2017年1月,加拿大归还19世纪中国云南佛寺古建筑木雕、2.2亿年前中国鱼龙化石和2.5亿年前中国三叠纪鱼骨化石。2017年8月 埃及归还13张古代中国票据、纸币。2019年2月,美国归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文物,在流失多年后重归故土,见证并续写着历史,也传承着中华文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