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文化 > 内容详情

把“百姓儒学节”办成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曲阜让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生发新枝

2021-09-27 09:57: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如今在曲阜,无论是传承着文化根脉的儒学讲堂,倡树着文明新风的文化广场,还是传递着道德榜样力量的“善行义举四德榜”,乐享文化盛宴的“百姓儒学节”,都在生动诠释着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不断积聚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姚村镇纪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欢声笑语一片,精神文明表彰会上,孝德敬贤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代表披红戴花,拍照留影荣登“善行义举四德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前不久,在小雪街道举办的“母子传承国学”文艺汇演上,《游子吟》朗读声此起彼伏,原本晦涩复杂的句子变得朗朗上口,妇孺吟唱诵读之间,礼仪教义深入人心。

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村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母子传承国学”等一系列活动也成为曲阜将儒家文化时代价值融入百姓精神文明建设、培塑市民道德风尚的生动写照。

坚持尊重传统,促进文化认同,通过培塑“曲阜精韵”,曲阜让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造福于民。近年来,曲阜以“爱、诚、孝、仁”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传统文化“六进工程”,全方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依托遍布城市、镇街、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善行义举榜全覆盖、主题活动全覆盖、示范创建全覆盖,使“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优秀传统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广为传播。

同时,曲阜坚持传承诗礼文化,重拾“祖辈叮咛”,帮助村民梳理遗失家风,累积入户2000余家,送家风牌匾入户1500余家,组织开展“圣人故里好门第”优良家风评比,1万多个家庭参与写家训、晒家风活动,选树模范家庭600余个,百姓共话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在孔子故里蔚然成风。

此外,曲阜坚持特色引领,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工程建设。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丛书,印制12万册《走进圣城·感悟经典》学习读本和110余套校本教材,开设《大哉孔子》等特色课程,举办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入学礼、开笔礼、成人礼、毕业礼,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文化教育,设立研学旅行示范校和精品研学旅行线路,打造出“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格局。

在尼山镇文化广场上,村里的志愿者们在为即将开始的饺子宴精心做着准备,大家纷纷挽起袖子,围在一起忙活着切菜、拌陷、和面、擀皮、包饺子……文艺演出结束后,西白村的“百姓儒学节”乐和饺子宴正式开场了,热腾腾的水饺端了上来,村民们一边吃着水饺,一边亲热地说着家常话,对近年来新农村新变化赞不绝口,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大家都盼着过这个节,平时各忙各的少了联系,一到这时候老人孩子围到一起,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大家就喜欢这个热闹劲儿!”说起去年的饺子宴,西白村村民苏庆霞仍掩不住兴奋。

每年的10月底,曲阜人都会如期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百姓儒学节”,七年来,为期一个月的“儒学节”成了曲阜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儒学节期间,曲阜市各镇街村居、部门单位都会积极组织各类活动:这边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老少邻里齐聚一堂,拉家常、话生活,好不热闹;那边的文化活动拉开序幕,百姓宣讲、经典诵读、戏曲演出、非遗展示轮番上演……人们享受团聚、体味文化带来的快乐,邻里守望、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得以深化。

曲阜推进“百姓儒学节”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建设,将儒学融入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之中,自首届“百姓儒学节”举办至今,全市已建立孔子学堂436处,30余万人次进行经典诵读,55万人次参加文明礼仪大培训,百姓舞台惠及57万人次,百余项市级层面活动和千余项群众性活动相继展开。   

“百姓儒学节”是曲阜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通过百姓设计、百姓组织、百姓参与、百姓评判,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圣城处处“彬彬有礼”,让市民争做“谦谦君子”,促成了全民学习儒学、践行儒学、乐享儒学的热潮。

“文明”“孝亲”“和善”……正日渐成为曲阜这座城市的标签,也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基因。通过深化研究、打造品牌、加强教育、培塑典型、搭建平台等举措,曲阜把传统文化“两创”成果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让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生发新枝。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通讯员 韩东琳 孔大儒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