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文化 > 内容详情

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不落幕

2022-03-05 09:57:3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 实习生 邓丽昕

以技艺为核心,以传承人为纽带连接着过往与当下的非遗项目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近年,随着传承渠道的延伸,非遗进校园成为非遗传承的另一条路径。当作为联合国非遗名录项目之一的二十四节气与年轻的“继承者们”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3月3日,“文化济南——泉城行”暨“文化天桥——非遗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济南天桥区京师实验小学举办,16项覆盖十大门类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校园文化之旅行而致远。

郭派形意拳传承人

二十四节气课程进校园

打造文化济南,让行走的非遗尽展传统文化魅力。“文化济南——泉城行”暨“文化天桥——非遗行”活动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教育局指导,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桥区教体局主办,在校园内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并于活动现场启动了学校的二十四节气课程。  

“为拓宽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落地开展,并开启了校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天桥区京师实验小学校长孙敏在致辞中介绍,校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将融语文、诗词、音乐、吟诵、劳动、种植、游戏、活动于一体,全方位提升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厚植爱国情怀。 据介绍,通过本次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启动,学校将立足校情学情,切实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稳步开展,让学生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动手实践拓宽文化认知。此外,课程还将借助“惊蛰”这一节气,开启校园“四时园”耕植活动,让学生做植物的朋友,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尊重民间风俗习惯,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人与学生互动展示项目制作技艺

以点带面搭建校园传承体系

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展示课环节,体育老师李洋与济南市级非遗项目郭派形意拳传承人何向达共同呈现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之下的非遗课例研究”的武术展示研讨课。1930年,郭派形意拳由来自深州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故乡的马耀南传到济南,是目前最早传到济南的形意拳一支,至今已传五代。“形意拳以五行拳、十二行拳为基本拳法,尤其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浑元桩等式简易学,长时间习练对人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何向达介绍。

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秦绪荣看来,非遗传承人与学校老师结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为济南非遗传承与教育融合开创了一个新的界域。“学校老师对课程环境的把握和了解能够将学生们以规范化的教育方式引入学习,传承人则通过另一种方式走入课堂,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技艺的传承。”  

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同课异构课程,既丰富了学生参与的课程内容,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与非遗技艺相结合的校园同课异构课程从时效性方面来看则具有长期性和短期性两方面的意义,具体推进过程也应兼顾不同要点。

“就长期性而言,当一项非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非遗教学内容被引入学校之后,如何通过与日常课程方式的结合形成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有所区别并被应用到每一堂课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秦绪荣表示。

相较于长期性的教学,短期性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日常课程的结合是同课异构开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秦绪荣分析,“如何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建构一种教学包,通过视频、影像、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互相结合,制定成完备的教学体系需要探索。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体系在传承人没法来到课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这种介入形式更加有利于推广到全市进行大范围的教学。”

零距离授艺播撒传承火种

活动现场,济南毛猴、济南老玩具、济南微雕、传拓技艺等16项覆盖十大门类的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发展,让文化之旅行而致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非遗项目集中展示的长廊区域,学生们在各展位面前驻足,观赏非遗传承人的制作过程。济南剪纸传承人范金枝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纸,传拓技艺传承人孔顼带孩子们体验汉字文化的魅力,济南酸蘸儿传承人张正伦现场展示兼具颜值与时尚感的酸蘸儿制作技艺让孩子们连连惊叹……传承人以丰富多样的技艺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现场体验让更多学生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进校园是一项走近学生的工程,对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注重是其特点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传承人将技艺与展示方式的创新融合尤为重要。“以往非遗技艺的传承都是以师徒相授为形式,但是走入学校,针对的就是不同的个体,就需要因材施教,这种传承活动实施的价值和实践的意义也要更加深入地去磨合。”秦绪荣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非遗与校园结合的案例、经验进行总结,并由点到面、以小见大地去推广开来,形成体系后对济南的非遗进校园及非遗教学将起到推动作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