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历史变迁,映射城市文化。坐落于城市各处的古建筑不只是一个坐标,更在历史的传承中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包容其中,留给后人翻阅。
以“齐鲁之邦”著称的山东,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创造了璀璨的齐鲁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古建筑遗存。而今,透过这些类型多元的古建筑遗存,依然可以窥见深厚的齐鲁风华,感知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底蕴。
历史化展现城市发展脉络
伫立在山东大地上的古建筑,承载了齐鲁文化众多的历史信息,在齐鲁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中,通过考古工作发现的古代城市遗址则为世人揭开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几十年的考古成果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山东就出现了城市。目前已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城址有4座,分别发现于章丘焦家遗址、五莲丹土遗址、滕州西康留遗址和岗上遗址。”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总工程师、副研究馆员杨新寿介绍,其中,焦家遗址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城址,面积近15万平方米,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也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各地市均有城址被发现,较著名的有阳谷景阳冈龙山城、章丘城子崖龙山城等。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齐鲁大地上随之出现了多个城市遗址。杨新寿介绍,“夏商周三代,山东古国林立,大小诸侯国各自建立了坚固的城池,现存齐故城、鲁故城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秦汉以降,直至清朝,各地按建置建立城池,成为某一行政区域的政治中心。较典型的有章丘汉东平陵城、惠民宋棣州城、冠县辽代萧城等。”
目前,山东省已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有曲阜、济南、青岛等10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烟台、潍坊、临沂、济宁、临清等35座。“这些城市基本延续了从始建到现在的发展史,经历了从古代到近现代城市大发展的过程,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杨新寿表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伴随着国家的出现,战争在所难免,用于军事目的的城防建筑应运而生。齐长城和海防则是山东省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城防建筑。其中,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是我国修建最早的长城。“齐长城横贯鲁中丘陵山脊,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铺,东经泰安、淄博、潍坊、临沂、日照,至青岛西海岸新区小珠山东北于家村入海,全长约641.32公里。”杨新寿介绍,随形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造的齐长城全段分段建成,不在同一时期。“泰山以西为最早修建,主要是防御齐国西境的诸侯国;泰山至穆陵关段,为早期防御鲁国而建;穆陵关至海滨,建于楚国灭莒国后,为防御楚国进攻而建。齐长城本体由石墙、土墙、山险、壕堑、烽火台、寨堡、关隘等构成。”
齐长城
除却齐长城,海防也是重要的军事城防建筑。“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为了抵御防倭寇入侵,明朝初年,在元代海防的基础上沿海岸修筑卫城和所城有181座,堡、寨、墩等1622处。山东沿海有11卫、6所,地处海滨关键位置,具有重要的海防战略地位,是明代海防军队驻扎、保卫海疆最主要的军事据点,著名的有威海卫、登州卫、奇山所、雄崖所等。现存蓬莱水城、烟台奇山所等卫所海防建筑遗存,是研究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重要实物资料。”杨新寿介绍。
民居庄园尽显地域特色
山东在地形上既有平原,也有山地丘陵,民居在建造时多就地取材,导致地域性风格差异明显。“鲁中、鲁南山区取山石建房;鲁北、鲁西平原用土坯、青砖建房,或直接用黏土夯筑墙体;鲁东丘陵地区则用砖、石、土坯建造房屋。”杨新寿表示。
而除了地域性风格自身的差异,各地的民居在构造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民居建筑屋顶便有平顶和尖顶之分。“平顶建筑屋顶中部呈弧状隆起,便于排水。平原地带用黄土覆顶,麦草泥抹面,每年春季用麦草泥抹一遍,以防雨季漏雨。山区的平顶建筑屋顶用石子白灰覆顶,拍打出浆,干后经久不坏。鲁南、鲁西南地区较高规格的平顶民居建筑屋顶四周砌女儿墙或垛口墙,有的为躲避匪患,把平顶房砌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碉楼,坚固耐久。”杨新寿分析。
相较于平顶民居,尖顶民居多为硬山建筑,有小青瓦屋面和草屋面。其中,草屋面以麦草居多,受地域影响,还有茅草、海草和细苇子屋面。不同的屋面材料有不同的施工工艺,从地域来看,胶东海草房在屋面做法上从备料到成活,程序繁多,工艺复杂。
从整体来看,山东民居建筑以坐北朝南为正向,正房一般三至五间,院落以三合、四合为主。一般一户一院,以家族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胡同,数条胡同连成街巷,街巷相连,构成村落或城区。山东民居建筑由于地域、风俗文化的差异,在建筑风格上差异较大。杨新寿分析,“明清以来,山东各地的名门望族因家族大、人口多、经济实力雄厚,往往以家族为单位,建有庞大的民居建筑群,称为庄园。具有代表性的有栖霞牟氏庄园、龙口丁氏故居、惠民魏氏庄园、兖州郑氏庄园等。”
魏式庄园
园林楼阁兼容并蓄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类别,园林既体现着山水风光的自然观,又彰显着历史风华的人文观。在杨新寿看来,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帝王以狩猎为主的“苑囿”。“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在以狩猎为主的苑囿开池堆山,广植花木,配以亭台楼阁,山水园林初步形成。唐宋时期,文人画家把诗情画意融入园林意境,园林建设进入成熟期。明清以降,造园活动蓬勃发展,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形成了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江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地理位置介于南北方之间的山东,造园活动受到北方和江南的双重影响,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园林风格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宁静淡雅。“典型代表有济南的趵突泉、大明湖、万竹园,以及曲阜孔府后花园、潍坊十笏园、青州偶园等。”杨新寿介绍。
孔庙
潍坊十笏园
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楼阁承载了古代文人与士大夫的情怀,常见于诗词名篇中,是诗人们把酒临风、登楼抒情的见证。“两层以上的建筑称楼阁,有瞭望、观景、储藏等功能。山东楼阁建筑较著名的有烟台蓬莱阁,聊城光岳楼、海源阁,淄博青城文昌阁,济宁声远楼等。”杨新寿表示。
其中,位于聊城旧城中央的光岳楼,是一座鼓楼。明洪武七年,东昌卫为便于远眺料敌、严格更漏报时,以筑城余料建成,又称“余木楼”。鼓楼起于砖砌墩台之上,台高9.38米,底边长约35米。台内为十字券拱,四面辟半圆券门。台顶四周环以女墙。楼高四层,一、二、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一、二层四周绕以回廊。四层面阔进深均三间,屋顶为歇山十字脊。远观光岳楼,厚重敦实,巍峨壮观,是聊城重要的地标建筑。作为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光岳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
点击:山东代表性古建筑一览
1. 衙署府邸
山东历史上各州、府、县根据级别设置衙门,除此之外,还设有总督运河事务的济宁运河河道总署、临清钞关、威海北洋水师提督署等国家级衙门。随着历史的变迁,多数衙门已被拆除,有的仅存少数建筑或基址。如曲阜、无棣县衙仅存二堂,济南山东巡抚衙门仅存大堂。济宁运河河道总署原建筑已不存在,仅存遗址,临清钞关仅存数座原始建筑。威海北洋水师提督署建筑群是山东省目前保存较好的衙署建筑群。近几年,有的县市修复的县衙,其建筑规制较传统县衙普遍提高,已无文物价值。
山东历史上才俊辈出,出现了大量的贵族和品官府邸,典型的府邸建筑有曲阜孔府和邹城孟府。孔府署第结合,建筑形制奠基于北宋,形成于元明,到清代进一步完善并成为定式。
2. 桥梁水利建筑
①桥梁
桥,联通两岸,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山东大地河流密布,建有许许多多的桥梁。山东古桥多为石桥,有平桥和拱桥两种。平桥桥面贴近正常水位,施工简单,雨季河水可越过桥面行洪;拱桥桥面高出正常水位很多,施工比较复杂,其下可以行船。省内著名的桥梁有泗水卞桥、青州万年桥、阳谷博济桥、周村回龙桥、平阴永济桥等。
②运河
山东境内的运河有大运河和胶莱运河,均开凿于元代,主要用于漕粮运输。
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黄岛、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地,全长200公里。自元朝开凿以来,时兴时废,历史曲折。明代中期以后,胶莱运河没有被充分利用,漕运功能逐渐废弃。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在元代全线贯通,济宁以北至大清河(今黄河)称济州河;从大清河至临清与卫河(今南运河)会合,称会通河;济宁以南利用泗水河道在徐州与当时的黄河会合。元中叶以后,从徐州至临清的运河全线贯通,称会通河。明代因之。清代因其在当时的山东省境内,故又称山东运河。明嘉靖、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下游为避开今徐州至淮安段黄河浅涩阻运之弊,先后开凿了南阳新河、泇河等。
大运河
为解决山东运河的水源问题,明代在汶上分水龙王庙修建了分水枢纽,为运河提供水源。大运河沿线配套修建了桥、闸、坝、堤等水利建筑,著名的有临清闸、月径桥、会通闸、土桥闸、东昌府运河大小码头、七级码头、戴村坝、堽城坝、靳口闸、十里闸、柳林闸、金口坝、南阳闸、利建闸等。
3. 学校和书院
古代学校有官学、私学之分。官学产生于西汉,称学宫。因孔子是中国教育的鼻祖,学校往往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合二为一,山东各府县文庙均设有学校和处理教育事务的教谕。
书院产生于唐代,宋元时期发展迅速,一直延续到清末。山东素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提倡学术争鸣,重视教育,书院建筑遍布各地,较著名的有泰安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济南泺源书院,曲阜洙泗书院、尼山书院,青州海岱书院等。
4. 会馆
会馆是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社会组织,其作用是联系乡情、汇聚公议、维护同乡或同行商人利益、公议行规监督执行、祭祀神灵、演艺庆典、帮助同乡等,对传播地域文化、推动商人彼此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会馆建筑多集中在运河流域及商贸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有聊城山陕会馆、烟台福建会馆以及济南的浙闽会馆和江西会馆等。
聊城山陕会馆
5.阙、坊
阙即门,画像石中多见,具有标识作用。山东现存实物有平邑功曹阙及皇圣卿阙,以及嘉祥武氏祠门阙,皆为汉代石阙。造型分基座、阙身、阙顶三部分,阙身四面雕刻车骑、人物图案,阙顶周边出檐,檐下雕出斗栱。
坊即牌坊,源于早期的“衡门”和“诽谤木”。我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各坊的大门即为牌坊的前身。牌坊在汉代称“阀阅”,唐宋时期称“乌头门”,基本造型是两根柱子之间由横梁拉结,柱间安装门扇。随着历史的发展,牌坊逐步融合了华表、门阙等建筑形式发展成为牌楼。宋代,牌坊成为一种固定的建筑类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被广泛应用,发展成具有表彰功名、标榜道德、标识位置等作用的标志性建筑。山东现存的牌坊有泰山岱宗坊、蓬莱戚家牌坊、桓台新城四世宫保坊、单县百狮坊和百寿坊、安丘庵上石坊等。
6.祠庙祭祀建筑
①皇家祭祀建筑
山东现存的皇家祭祀建筑有泰山岱庙、沂山东镇庙、莱州东海神庙,以及曲阜孔庙、邹城孟庙等儒家圣贤庙宇。
岱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位于泰安市泰山脚下,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举行封禅大典的场所。以曲阜孔庙为代表的儒家圣贤庙宇遍布山东鲁南、鲁西南地区,除至圣孔庙、亚圣孟庙、复圣颜庙、宗圣曾庙规制完整,规模较大外,其余孔门弟子庙宇如仲子庙、冉仲弓祠等庙宇规模一般,规制大同小异,形成以济宁地区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庙宇群,明清之际,按国家规定每年都有朝廷官员前往祭祀。
此外,省内各府、县驻地都模仿孔庙规制建有相应规格的文庙,较典型的有济南府学文庙、巨野文庙、乐陵文庙等。
②民间祠庙
民间祠庙代表建筑有泰山玉皇庙、微山伏羲庙、曲阜周公庙、博山颜文姜祠、广饶关帝庙、汶上分水龙王庙、潍县城隍庙等。其中,广饶关帝庙大殿建于金代,是省内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
山东现存最早的祠堂建筑是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和嘉祥武氏墓石祠,建于东汉。郭氏墓石祠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石构建筑。现存祠堂较典型的有桓台新城王氏家族的忠勤祠、枣庄薛城牛山孙氏宗祠、济南章丘博平刘氏祠堂、郓城彭李家祠等。总体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山东东部发达地区的古代家祠已保存不多,济南、菏泽、枣庄、济宁等地现存祠堂建筑较多,类型也比较丰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王雯蓉 李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