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文化 > 内容详情

都市乡村里藏着个“多肉植物之乡” 看济南市中区如何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

2023-04-27 20:45: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人们起名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区别于其他事物,让人一说名字就知道他是个什么事物或什么人,免得混淆、搞不清。”有人曾这样写道。人名因独特而可辨,地名因独特而可传。当“地名+”赋予某种产业以独特的印记,地名也就真正“活”了起来。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百度搜索济南仁里村,会发现同名的村子出现数个,既有济南市市中区的仁里村,也有历城区的仁里村等。

“仁里村村名出自《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就是说我们要对居住的地方有所选择,如果选择了仁者居住的地方,那么这就是美地。”日前,济南市中区陡沟街道仁里村村委会主任杨彪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道,“有仁者居住,当村民们和他住在一起时,就可以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得到提升。”

2022年8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试点工作。同年9月,民政部确定70个县(市、区)为全国试点地区,济南市中区等山东6地成功入选。

地名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今年2月份,在滨州市阳信县举行的全省“深化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不少与会人员便提到,过去的地名工作多以城市为主,“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为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据了解,作为全国试点之一,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多次进行实地摸排、调研走访发现,尽管全区乡村地名资源丰富,地名文化底蕴深厚,但存在“散、乱、偏”等问题,不同村子之间呈现地名离散状态,民间叫法混乱,“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现象频发,且部分地区地名口语化问题严重,无法在正式场合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市中区地名管理,提高地名命名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区民政局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结合全区乡村地名实际情况,创新编制《济南市市中区乡村地名规划方案》。”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表示。同时,作为地名主管单位,市中区区民政局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建立“地名+”协作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地名信息采集、地名研究、数据分享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的工作规范。

“地名+”的受益者,就包括仁里村。

点亮美好家园

仁里村的名片,是多肉植物。

近年,随着多肉植物的出圈,许多地方开始种植多肉植物,并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在这股浪潮中,济南市中区仁里村崛起为闻名全国的“多肉植物之乡”。

仁里村与多肉植物的缘分始于2013年。彼时,一位从事农业研究的专家想在济南承包土地种植多肉。“说来也巧,他打车时的司机就是我们村的。经过初步交流后,司机就带着他来到了仁里村。”杨彪告诉记者,当时大家并不了解多肉植物是什么,但是好在村里土地资源较多,最终达成了合作。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不起眼的多肉植物竟从此在仁里村扎了根,并茁壮成长,大放异彩。

或许正应和了仁里村村名中的“仁”字,一家先富带动全村致富,“多肉”成为村民的“发财树”。

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和研学游的兴起,仁里村的多肉植物也走上了“线上+线下”的双线销售道路。但是,随着销售的拓展和游客的增多,村里也发现,由于有些乡间小道没有名称,导航很难准确定位,以致误会频发。“我们在区民政局的帮助下,精准命名道路,并在高德、百度地图上传相关信息。这样无论是快递小哥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准确的找到目的地,极大了的助推了我们的多肉植物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真正实现了地名赋能乡村振兴。”杨彪表示。

当记者行走在仁里村主干道上,路两边除了大大小小的多肉植物广告牌,还有整齐排列的白色大棚。棚子一隅,露出了正在忙碌工作着的村民和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盆栽。仁里村最大的多肉植物园,则属于山东山盛花卉有限公司。

据了解,全世界的多肉植物大约有10000余种,而山盛花卉就生产1000多种,年产成品达600余万株,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记者在植物展厅看到,有的游客在挑选自己心仪的多肉植物,有的游客在造型多样的盆景前合影留念。山盛花卉副总经理刘兆禄介绍,这里展示的多肉植物基本是对外销售的品种,价格在5元—100元不等。此外,除了线下销售,更有多位主播同步线上推广,销售亦非常可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多肉植物,我们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造高标准智能温室5万余平米,聘请专业园艺师近60人,负责多肉植物的培育和推广。”刘兆禄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山盛花卉成为仁里村多肉植物种植大户,同时也带动了仁里村多肉植物的种植和销售。目前仁里村种植多肉植物的农户大约有60余家,极大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地名助力乡村振兴

得“地名+”实惠的,不只是仁里村。记者了解到,在济南市中区民政局的积极推动下,地名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地名+”工作正以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比如,区民政局着力打造的市中乡村地名数字博物馆,实现了乡村地名资料的可视化、数字化。其中,在博物馆增设了农产品展厅专栏,将仁里村多肉植物、青桐山泉水豆腐、大庙屯西红柿等各村优质农产品汇聚一堂,以地名品牌作为区分,突出产品地理属性,帮助各村打造地理标志性产品,同时加入产品简介、链接以及购买渠道等,为宣传推广增添助力,切实发挥地名平台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作用。

“‘地名+’可以无限延伸和扩充,比如,地名+地理标志产品,地名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从而实现地名赋能乡村振兴。”全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琳强调。

 “回到10年前,那时候的仁里村和其他村子别无两样。村民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村子里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年轻人都留不住,更别说在全国有什么名气。自从村里的多肉植物逐渐产业化之后,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刘兆禄说。

有趣的是,或许是感应到地名文化与多肉植物产业紧密联系,山盛花卉园区的多肉植物们也被赋予了别具特色的“名字”,比如粉红面颊、盖瑞米尔、冰娃娃、露比精灵等。“因为多肉植物是植物学家们从非洲、美洲引进而来,很多名字是我们根据拉丁文翻译的,还有些则是我们二次创造,通过给植物命名,让这些多肉植物有着各自的身份,就可以更好的让它们和大众建立起沟通的渠道。一个名字的背后,是这类多肉植物的特性和历史,通过名字更了解这类多肉植物,进而喜欢和热爱上这些品种,这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刘兆禄说道。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在深入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基础上,不断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乡村地名文化宣传力度,对现有地名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推进乡村地名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张燕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叶福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