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之音韵,似画之意境。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类别,园林既体现着山水风光的自然观,又彰显着历史风华的人文观,无论是亭台半影、小桥流水,还是怪石奇松、幽静雅致,都尽显建筑营造之美。
“占居十笏意横生,水榭亭台一笏盛。”本期“遇‘建’山东—齐鲁古建寻访之旅”走进位于潍坊市的“鲁东明珠”十笏园。承袭丁氏家族筑园汇文的人生理念与审美哲学,十笏园于山水之间,尽展人文画卷。
筑园汇文打开古潍县人文窗口
玲珑小园清风至。徜徉于“鲁东明珠”十笏园中,既可领略北国小园“饶水石之胜”的匠心独运,也可通过丁氏世家四百余载跌宕起伏的家道兴衰,打开了解古潍县人文历史的窗口。
回溯历史,十笏园旧址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郭熊飞曾先后为府,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十笏园以“十笏”命名,寓意典雅,是以十块笏板形容庭院之小。正如园主人丁善宝在其自撰的《十笏园记》中所说:“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日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潍县丁氏自明初迁入,经几代人勤俭持家,励精图治,终成名门世家,域内有‘丁半城’之称,为当时的潍县首富。丁氏家族以经营首富、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筑园汇文而闻名,为老潍县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玉梅介绍,现存的古典园林十笏园就是丁氏世家人生理念、审美哲学的体现,也是丁氏世家生活状态的浓缩与展示。
而今,透过园内的多处建筑,亦能感知丁氏世家代代相传的善行家风。丁氏家族用于管理和贮藏财富的账房,门外嵌有郑板桥手书“留余”石刻,提醒后人对人、对事切记留有余地,切莫过于贪婪。“当时的丁氏富甲一方,热衷地方公益事业,‘不惜金钱倡大义’是丁氏世家的思想核心且一脉相承,惠及家乡。”刘玉梅表示。
难能可贵的是,潍县丁氏家族在域内不仅富有,且文化底蕴深厚,乐善好施,家风绍继。“丁氏家族历代遵从‘不惜金钱倡大义’‘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由本族而社会,而国家永远发扬而光大之’等治家理念,这些优良家风影响着历代丁氏后人,他们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救难济危,不遗余力,子孙后辈均能秉承先志,用言传身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丁氏子孙。”刘玉梅说,十笏园园主人丁善宝在世时多行义举,不但参与赈灾和地方的公益事业,还特别关心社会上的众多学子,助贫困学子“膏火费”。为彰显丁氏好义之举,奉朝廷旨意为祖孙三代建乐善好施牌坊。这也体现了丁氏善行家风代代传承,祖制有方,子孙效贤。
值得一提的是,潍邑丁氏在发家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家庭文化,对子弟的严谨教育在家族中也蔚然成风。民国年间邑人称“丁氏立校如植花”,足以说明丁氏办学的热忱和对教育的传承。“丁氏家族是书香盈门的文化型世家,他们十分注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翰墨丹青数代绵延,有的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崇尚。”刘玉梅介绍。
“饶水石之胜”的“鲁东明珠”
一步一景,俯仰皆画。园林与建筑的交响在十笏园得以生动展开,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院落、假山、水池、亭榭、回廊、书斋、客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紧凑而不拥挤,充分体现出我国清代北方宅带园式建筑的高度艺术水平,成为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构思巧妙、布局严谨的十笏园,蕴含浓郁的文化气息而名闻鲁东,是一处兼具南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十笏园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刘玉梅介绍,中央的池塘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池塘以东的半壁假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依房屋山墙而建。园林中共有大小凉亭六处。其中,小沧浪由园主人借苏州拙政园沧浪亭而命名,因此亭较小,故名“小沧浪”。亭内有石桌,可以在此饮茶、乘凉。座落池中的四照亭取其阳光普照之意,登亭倚栏环视,只见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曲栏桥榭,通幽多变,颇有鸢飞鱼跃之势,令人心旷神怡。
漪岚亭为六角攒尖顶,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为“岚”,由此,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此外,稳如舟亭亦建筑巧妙,呈六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格外引人遐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丁氏家道殷实,园主丁善宝醉心文史,素有濂溪之好,更兼遍游南北名胜,深得造园旨趣,在修缮十笏园这座‘袖珍园林’中,注重解决空间矛盾创造景致的特殊规律。”刘玉梅介绍,园主人丁善宝与夫人陈氏的居住之所碧云斋在布局方面便有独到讲究。“选取假山背面这一僻静的小院作为自己的居所,既有游览园林之便,又不影响园林的整体布局。”
而由碧云斋的选址,亦可见园主人修筑此园的用意。园内的《十笏园记》碑文为园主人丁善宝所撰,侄孙翰林丁良翰手书,记述了建园情况及其意图。“由碑文可知,丁善宝修筑此园并不是为了追求园林的豪华奢美,也不是作为后人游戏玩乐的场所,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喧闹的尘世之中建立一处恬静之所,用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刘玉梅介绍,碑文的最后,园主人写道,他希望子孙后人,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或是万事通达,都可以在暮年之时回到此处,与好友举杯畅聊,吟诗作对,在这闲适安静之所度过余生。
信步亭台楼榭,漫赏古韵之美。十笏园建筑之精美不仅体现在山水之间的自得惬意,也串联起繁华一时的家族过往。踏上戏台,名角登场。“因丁家人喜欢看戏,就独自在家里组成了一个戏班子,共有四五十人,从济南、北京聘请名角作为台柱,当时京剧名伶李万隆、段翠葵等都曾经在这里演出过,每到逢年过节、老人庆寿、婚娶喜事的时候,丁家人就在此办堂戏。”刘玉梅介绍,丝竹声声,琴韵悠悠,便可想见数百年前丁家人此办堂戏的繁华景象。
现为博物馆婚俗礼堂展厅的丁家会客厅主体建筑庄严气派,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对称的龙头称为螭吻,有镇宅辟邪灭火之威;房顶中间的脊饰,称屋冠,表示家中粮食满仓,已逾屋顶;中间的砖雕为正脊中花,象征吉祥富贵;厅内雕梁画栋,彩绘‘包袱’取其谐音‘包福’,古朴典雅。大厅两侧设有耳房,也称议事房。此外,东厢房设有地暖,取暖房和炉炕相连接,也可见取暖设施先进。”刘玉梅介绍。
百年传承,终有诗书继世长
“富甲无非终化梦,流芳还是读书名。”作为书香盈门的文化世家,丁氏家族十分注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家族中人才辈出。“丁氏家族清代中进士者三人,举人十二人,为县级以上官吏且政声清廉者六十余人,朝廷为丁克成、丁廷珍、丁善宝祖孙三代敕建三座善行坊,家族十七人因善举被收入《潍县志稿·人物传》。”刘玉梅介绍。
除家族文风绵延,丁氏家族还通过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据了解,丁氏家族创办了三处学校,免费教育本姓及外姓学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另外,丁氏家族有文学、艺术、史学、教育家三十余人,丁氏成员留有著作者二十余人,过数百种,丁锡田一人著书五六十种,藏书近四万册,后由子女全部捐献给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东潍县丁氏世家第十七代孙的丁锡田,是民国时期知名史地学者和著名藏书家,也是潍县新学教育的实践者和民国《潍县志稿》的主要贡献者。“他博览群书,藏书以数万册计,并刊印有多种乡邦文献丛书。同时亦精研舆地、史传之学,著述多见于国内知名学刊,史学著作《后汉郡国令长考补》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其名见诸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汉学家桥川时雄编印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其事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山东藏书家事略》《齐鲁文化大辞典》《山东历史人物辞典》等收录。”刘玉梅表示。
除代代传承的家族文风,由颂芬书屋、小书巣、深柳读书堂等建筑,仍可窥见丁氏家族的学风,感知其诗书继世的文脉传承。
以建筑为媒尽展民俗风情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清代著明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所作的诗作,将潍县的繁盛与茂华跃然纸上。明清以来,随着潍县科举文化的昌盛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达官显贵、士绅望族争相构建私家园林,潍县城内外共有私家园林十余处。然而,直到清末国势日衰,缙绅贵族的后裔逐渐破产,园林逐步荒废。至今只存十笏园一处。
抚今追昔,尽管繁华难再续,但从十笏园博物馆的对外展陈中,依然可以感受潍县传统的民俗风情。潍坊民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十二个月内各种不同形式的节俗礼仪,无不彰显着潍坊元素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老潍县丁氏家族十七世孙丁锡田对家乡节俗倍加关注,广泛采猎,先后编纂刊印于《蒙拾堂词稿》《潍县志稿》等著作之中,洋洋洒洒,包罗万象。其中,潍县进士梁文灿著《蝶恋花·潍阳十二月鼓子词》中记载的潍邑节俗,绘声绘色,尤为传神。十笏园内的千里乡风展则引用梁文灿词句为民间手抄本内容进行展示,展示当地的乡风民俗。
此外,馆内的芙蓉居曾为丁善宝之子丁毓庚的续弦夫人孟氏的居住之处,该房间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展示着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红木嵌银、面塑、杨家埠木板年画、葫芦烙画、高密剪纸、布玩具、潍坊仿古铜、高密泥塑、高密扑灰年画等一些非遗民俗类作品,在匠心好品的荟萃中展示当地的文化内涵。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笏园与其东部民居、西北部关帝庙、孔相祠组成十笏园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古建群全面反映了潍坊地区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是潍坊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刘玉梅表示。
十笏园以东民居系明、清时期潍县四大名门望族之一的丁氏一族的两处宅第,具有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建筑年代依次为明代、清代早中期和晚期,建筑群内书法匾额、楹联处处皆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尽显。
关帝庙始建于宋代,元、清重修,为目前潍坊市区存续时间最长的古建筑。庙前有石阶,石阶之上为山门。院内大殿建于青石砌成的高台上。相传高台为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发兵救助北海相孔融时的阅兵处。孔相祠始建于宋政和四年,原址在潍州州府北面的城墙顶上,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迁移至关侯庙重建,庙祠合一。
而今,整修完成后的十笏园古建筑群集古典园林、庙宇、祠堂、民居于一体,以4A级景区的形式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古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无价之宝。凝聚历史沧桑,彰显人文气息。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王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