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树树成景,农文旅融合“谱”出新篇

2020-10-16 09:12: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名单发布,山东五地上榜。其中,临沂市兰陵县压油沟村“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和临沂市沂南县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亮丽开篇两个案例入选。14日,记者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活动中走进临沂,感知文旅扶贫的融合发展路径。

小东山村发展起了盆景产业

以旅促农,以农兴旅

盆心倚立,草木葱茏。在临沂市兰陵县压油沟景区东北部,有一个名为小东山村的“中国盆景艺术村”。种类多元的盆景遍布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前后,置身其间像是走进了花园一般。从一个普通的种植传统作物的村庄,到如今特色化发展的盆景艺术村,如此大的转变源于旅游带动下的压油沟景区田园综合体项目扩建。

“2018年,依托景区二期田园综合体项目,村里发展起了盆景产业,现已流转土地60多亩,种植盆栽6万多棵,涵盖十几个种类。”小东山村党支部书记井永东介绍,去年,小东山村盆景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以苗木种植基地为依托,以盆景销售为渠道,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

记者注意到,盆景变风景让小东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也给小村庄带来了人气,依托景区旅游资源,现在小东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家家摆盆景、家家做盆景、家家卖盆景、处处是风景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村里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通过盆景小镇完善的物流和电商体系进行销售,实现了产、学、研、销的一条龙模式。”井永东说。

文化引领,产业带动

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如今的压油沟风景区是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国家4A级景区。

用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以生态产业带动农民。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7月开业以来,压油沟生态旅游扶贫减贫开发项目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据悉,该项目计划打造形成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五大板块在内的压油沟文化旅游研学教育区和集合石屋村落、传统记忆、绿色山水、经营业态、现代农业、运动休闲六大板块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

压油沟景区总经理吴佃富介绍,“压油沟田园综合体项目辐射3个乡镇、14个村。每个村子都会发展民宿、盆景等特色性支柱产业,让大家不出家门就能就业。”项目以压油沟风景区为龙头,整合长新桥水库周边的山、水、田、林宅等资源,建设高效、循环、生态农业,同时创新发展香草、油料作物种植业、盆景园艺、休闲渔业等产业项目,并辅以油料加工业、实现“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带村,融合发展

压油沟景区“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案例实为临沂市旅游扶贫的生动缩影。据介绍,临沂市探索推行了旅游扶贫的四种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充分利用景区、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与旅游扶贫工作深入结合的景区带村模式现已遍地开花。记者了解到,景区带村模式又形成了以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代表的“一区带四员”模式,以沂南县马泉创意休闲园为代表的“一地生四金”模式,以兰陵县压油沟村为代表的“整村开发”模式,以蒙山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折股量化”模式为典型的多种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扶贫方式增收致富。

此外,产业融合模式、“结对帮扶”模式和“自主开发”模式也都在铺就旅游扶贫的新路子。据悉,截至目前,临沂全市省定和重点贫困村全部建成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全市旅游扶贫村全部实现整体脱贫。旅游扶贫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迎来了山乡的幸福蜕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