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用“革命文物+”传承山东红色基因

2021-04-28 08:06: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革命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革命文化传承的载体。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见证着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和红色印记。如今,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助推中,一系列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也在齐鲁大地迈入实践。与此同时,我省也开始进一步布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编制并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三年规划,示范推进革命文物连片保护。

作为革命老区,我省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达到223家,图为戚继光纪念馆

整合资源加强展示利用

作为革命老区的山东,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革命历史,也积淀下深厚的革命文物资源。根据已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897处,数量在已公布革命文物名录的省份中名列第二。可移动革命文物方面,全省共收录近现代相关可移动文物94091件。

此外,全省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达到223家,其中已经备案登记的63家。国务院公布三批抗战纪念设施,我省共有30处入选,其中文物保护单位13处,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去年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中,山东省有93个县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从整体上来看,我省革命文物资源跨度长且有连续性。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为丰富,内容涵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完整历程。在类型方面,我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全面,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烈士祠、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还有票据、书籍、家信、武器、纪念章、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此外,我省革命文物价值较高且蕴含丰富精神内涵,有明德英故居、王换于故居等沂蒙红嫂的旧址,有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渊子崖抗日烈士塔等军民团结抗战的典型遗址,有大量的支前民工功劳证、纪念章,有九间棚、厉家寨和山东“小三线”工程旧址等,是弘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

融合发展推动资源转化

基于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类型和深厚的内涵,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创新形式方面,我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各类艺术的创作。民族歌剧《沂蒙山》,吕剧《大河开凌》,话剧、舞剧《乳娘》,复排经典京剧《红云岗》《奇袭白虎团》等一大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成功立上舞台,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有效依托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我省先后建成红色旅游景区百余个,其中A级景区4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84个。

在推动红色与绿色、节会、民俗等融合发展方面,沂南县沂蒙影视基地、威海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入选国家发改委和文旅部评选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据了解,2016-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年均增幅9.8%;红色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3.8%。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3.8万人,综合带动间接就业52万余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传承红色基因和助推扶贫富民双促进。

编制规划推进连片保护

去年11月,《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级地方性法规通过,推进了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轨道。

与此同时,我省通过规划引领,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启动《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了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并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开展了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摸底工作,开展了革命文物征集工作,开展第六批省保申报工作,增加了革命类文物保护单位,对意义重大的革命文物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推进市县确定一批革命类市县级保护单位,做到应保尽保。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示范推进革命文物连片保护,拓展革命文物基础工作。编制并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三年规划,建立并推行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重大工程清单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清单。围绕重点革命文化线路,布局一批重点保护展示项目,加强相关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在融合发展方面,强化载体建设,推动革命文物工作融合发展。强化革命文物与艺术创作、“一部手机游山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融合,让革命文化搭车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上下联动,融入重点,“润物更有声”,发挥革命文物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效能。

| 聚焦文保人 |

王培永:守护文物,传播文化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现任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的王培永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有20年的时间。这期间,由最初的不懂得,到熟悉、到热爱、到如今的离不开,背后是他对文保工作刻入骨子里的热爱。

针对文物盗窃犯罪一度猖獗的情况,沂南县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大打击力度,破获了二十多起古墓被盗案,追回各类文物300余件。发现盗洞或线索后,王培永不放过每一条线索,并根据盗洞的具体情况,判断盗墓贼是否还会回来,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暗中监视布控,然后根据情况采取抢救性发掘、回填保护、加强看护等措施。

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好传承与教育作用,是时代对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让文物活起来,必须要懂业务,为此,王培永努力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使自己尽快成为内行。

沂南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走在了前面,竹泉村、常山庄等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有声有色,带动了沂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红色村庄常山庄的保护与开发中,王培永建议当地领导积极揭牌电视剧《沂蒙》,以此为契机,保护好红色革命遗迹。目前常山庄是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已接拍各类影视剧三百余部。

文物保护不仅在于利用,也在于研究。位于沂南县的北寨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临沂市最重要的文物遗迹之一。2013年,王培永在省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开始收集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资料并着手研究孔子见老子的文化内涵,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资料基本收集齐全,于2014年6月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专著《孔子汉画像集》,传承齐鲁传统文化。

在研究出版的基础上,王培永也积极推动相关展览的举办,让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人了解。2017年,《绣像儒风——孔子及弟子拓片展》在北京举办,随后又在济南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等地举行了巡展。从文物保护、专业研究到文化传播,做文物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是王培永一以贯之的信念与前进的方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刘海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