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凉席、书卷、瓷枕……古人是咋消暑的

2021-07-04 11:03: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小暑节气将至,天气开始炎热起来。面对炎炎盛夏,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空调房中享受着冰镇食物,消暑解热。那么,在古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的情况下,古人又是如何度过“苦夏”的呢?其实可以透过古代文物窥得一二,感受博物馆里的清凉一夏。

孔子博物馆藏《清·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行乐图轴》资料图

树下乘凉舒适消夏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描写了古人消夏乘凉的场景。正如他所写,芭蕉、凉席、书卷都是古人避暑的最佳搭配。孔子博物馆馆藏《清·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行乐图轴》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这幅衍圣公行乐图,绘就了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身着蓝色便服持杯坐于榻上纳凉休憩之景。孔昭焕斜坐于月台中部床榻上,左手置于书上,右手握盏。池塘荷花盛开,两名僮仆一人撑杆,一人采摘荷花,周围以一湖池水、荷花盛开、顽童采莲、凉亭高台、奇松怪石、绿树成荫、二童烹茶相辅,凸显出衍圣公在盛夏安闲恬淡、怡然自得之态。

在古代,用五色丝线绣成、内装多种名贵香料细末的香囊也有避暑防瘟、防蚊驱虫的作用,古人也常常将其佩戴在腰间或者胸前。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清咸丰红缎绣福寿纹垂穗香囊也是古人避暑纳凉的一大神器。

纳凉图卷诗意盎然

古人在消夏时,不仅有“人工空调房”,还会饶有兴致的去其它地方避暑。这些地方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一览无余,山东博物馆珍藏的诸多纳凉图卷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刘驸马水亭避暑》描写了古人在水边避暑纳凉的场景。与诗句相对应,山东博物馆馆藏清许自宏《松风晚凉图轴》、清胡骏声《荷静纳凉图卷》等纳凉图卷描绘的便是这般场景。画面中,古人不仅喜欢在河边儿凉快,还喜欢在绿树葱茏的山里避暑。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山中松风起处凉风拂人,实为消夏的一片清凉天地。

除了场所避暑,古人还常常外用一些工具达到消暑的效果,比如如今仍在沿用的扇子。而在古代,古人不仅用扇子消暑,还会雅俗兼并地“创作”一番,可见古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生活情趣。山东博物馆馆藏南宋 无款 葵花扇面卷、清 刘统勋等 书画扇面册都是古人闲情雅趣的最好见证。

神器加持巧避酷暑

和今天一样,古人避暑的妙招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也少不了一些纳凉神器,比如,延续至今,依然被中国人在夏季习惯使用的凉席,便是古人常用的解暑热之物。

此外,还有瓷枕、玉盒等。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宋代的刻花瓷枕,这个瓷枕属于箱形枕中的腰圆枕,形状类似于人的腰部,釉面为绿色,枕面刻四道弦纹组成半圆封闭图案,表面饰以荷花和荷叶图案,栩栩如生,旁边有气孔,下面露胎。质地光滑的瓷枕枕上去,想必一定很凉快。

孔子博物馆馆藏的莲蓬碧玉盒也是一件清凉器物。玉盒呈碗状,以莲蓬为形,通体雕一莲蓬,子母口,器盖相扣。盖面浮雕荷叶、莲子。器底莲枝缠绕,托住莲蓬盒,外壁凸雕荷叶及两朵含苞待放的荷花。配镂雕缠枝荷叶、荷花、莲蓬的黄杨木座,玉质莹润,雕琢精致,清新自然。莲花作为夏天浓墨重彩的一笔与青翠的荷叶搭配,为夏天增添了一抹艳丽与清凉之感。

此外,孔子博物馆馆藏的竹根雕“荷蟹”摆件也是一件夏日赏景解热的好选择。摆件采用镂雕、圆雕、浮雕等技法雕出一片翻卷欲枯的荷叶,里面包裹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花蕾以及水草、荷叶、红蓼。一只螃蟹张钳立于小荷叶上,两只青蛙相向而鸣。翻卷的荷叶边上栖两只小鸟。檀木底座雕荷叶、莲蓬、水花,宛如一小池塘,与竹雕浑然一体,成为夏日盛景的缩影,令人美不胜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