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地处武陵山。过去,村民只能在“巴掌田”里刨食,村里的作物只有苞谷、红苕、洋芋“三大坨”,没有任何能致富的产业。如今,村里养蜜蜂、种植辣椒、黄精等作物,发展起各类种养殖产业。学生们也住进明亮的宿舍,塑胶跑道等设施样样齐全。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扩大种植养殖、搞电商销售、做乡村旅游,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华溪村的“初心广场”,广场东边的巨石上刻着“初心”两个鲜红的大字,站在这个广场上,采风团所有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所有人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初心使命”的千钧重任。
来到老党员马培清的院子里,可以围坐一圈,认真倾听历史,感悟如今的幸福生活,回顾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感人场景和温暖细节。
走进主题邮局,寄一封有声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亦或是最爱的人;买一份土家特产,品尝舌尖美味。可以说现在的华溪村正在努力向前奔跑,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跑出更加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随后,采风团在壹秋堂中益乡非遗扶贫工坊看到,工坊不仅作为“鲁渝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还具备生产研发、展示展销、工艺培训、非遗体验、艺术策展、商务办公、专家驻留等功能。扶贫工坊为中益乡进一步打通市场链条,实现跨业态发展,使传统非遗工艺在传承发展中实现“保护"与“致富”的双丰收。
“新农村手艺人”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技之长,从事手工艺和手工劳动、具有匠心精神、时代开拓建设和创意精神、专注专一从事手工艺生产、并借此实现就业致富的新一代手工艺人。和“老手艺人”相比,“新手艺人”从事的手工劳作范围更为广泛和实用,并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在“中益乡康养生活"项目持续推进中,“新农村手艺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守岁月品质,生产出一系列既有文化底蕴、传承价值,又有时代特色与当代审美的文创、康养名品,成为当今人们回溯传统、沿袭文化、追求品味、滋养身心的最佳选择。
“一边是潺潺溪水,一边是荷塘景色,统一的黄色外墙、统一的红色标识,极高辨识度的乡间农家乐美食,处处生机勃勃”,这是采风团来到偏岩坝最直观的感受。
曾经,这里环境脏乱差,人烟稀少。据了解,在当地多部门、企业共同努力下,达成了结对帮扶,对偏岩坝实施整体开发农家乐示范项目。悬挂着“对口帮扶农家乐”红色牌匾的农家小楼整齐亮相,通往偏岩坝的道路完成铺筑,“美食街”正式开门纳客。如今的偏岩坝成了赏生态美、吃农家菜、享农村乐的“世外桃源”。
山东淄博中郝峪驻重庆中益项目、重庆溪游记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磊表示:“从来到中益乡,开始和村民建立起紧密联系以来,至今为止已给合作的村民带来5万多元收益,农民收入越来越可观,游客也越来越多”。
山东省协作重庆挂职干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共服务处副处长乔宇凌表示:“从每家农户的培训标准,再到景区设计规划非常全面。村民改变过去的思维,开始自力更生。即盘活了闲置资源、也大大丰富了旅游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