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临沂、德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10月13日晚在济南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心富,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出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主持开幕式。
据了解,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24部优秀歌剧作品在山东7个城市演出48场,数量为历届之最,同时将举办歌剧演唱会、一剧一评、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活动,让观众共享歌剧艺术盛会。
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大戏《沂蒙山》唱响省会大剧院 记者 赵天羿 摄
24部经典剧目好戏连台
开幕演出民族歌剧《沂蒙山》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塑造了沂蒙英雄群像,讴歌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该剧自首演至今已演出17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歌剧节是我国歌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每3年一届。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期间,将举办优秀剧目展演、经典民族歌剧展演周、歌剧演唱会、一剧一评、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惠民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4部优秀歌剧作品将在山东7个城市演出48场。
近年,民族歌剧创作蔚然成风,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部从2017年起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4年来组织创作、推出了《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等一批优秀民族歌剧作品,获得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梅花奖、曹禺剧本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生态,民族歌剧创作繁荣发展。
本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风格多样、精彩纷呈。既有《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同心结》《茶花女》等中外经典歌剧参演,其中还将套办“节中节”——经典民族歌剧展演周,集中展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并组织开展理论研讨,进一步明确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把握风格特征,为新时代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味道的民族歌剧提供遵循。此外,2018年以来的新创剧目包括《沂蒙山》《红船》《半条红军被》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以及《银杏树下》《周恩来》《红流澎湃》等各地近年来新创的优秀剧目都将参演。
本届歌剧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主线,还将集中展示一批新创的革命和现实题材作品。革命题材作品中,既有反映革命精神的《沂蒙山》,也有再现英雄人物的《晨钟》,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回顾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让观众在欣赏歌剧艺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实题材作品中,有反映抗疫精神的《天使日记》、反映脱贫攻坚的《山茶花开》、反映英模人物的《张富清》等,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票价惠民让全民共享艺术盛宴
加强文艺评论,培养创作人才。歌剧节期间将举办24场“一剧一评”,组织业界专家学者对参演剧目进行专题研讨,提升剧目质量,引导创作方向。同时,组织举办2021年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通过理论学习、剧目观摩、专题研讨、委约创作等方式,对从全国遴选出来的优秀歌剧艺术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夯实民族歌剧创作队伍后备力量。
本届中国歌剧节坚持文化惠民,将突出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的理念,彰显“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宗旨,坚持低票价原则,平均票价不超过100元,其中60元以下低价票不低于40%,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同时推出包括下基层演出、艺术讲座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此外,“云剧场”、全景直播等将把歌剧节的演出扩展到剧场之外,让线上和线下的观众都能共享歌剧艺术盛宴。
|点击|
开幕大剧《沂蒙山》再现沂蒙军民情
10月13日晚,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在省会大剧院开幕。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山东出版集团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开幕大戏亮相,剧中所呈现的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真情打动人心,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巍巍蒙山高、滔滔沂水长。八百里沂蒙,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抗战时期,沂蒙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民族歌剧《沂蒙山》汇聚了以总导演黄定山,编剧王晓岭,作曲栾凯,编剧李文绪,歌唱家王丽达、杨小勇、王传亮等担任主要演员的全国顶级主创团队。该剧以沂蒙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海棠由一心只想过自己幸福生活的普通村民,逐步成长为积极支前、自觉投身抗战洪流的坚定革命者的心路历程,生动刻画出抗战时期山东军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
在传承歌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板腔体的同时,民族歌剧《沂蒙山》加入了具有时代感的元素,并吸纳大量山东元素进行艺术再造,《沂蒙山小调》与全剧音乐的完美融合就呈现出了独具山东特色的歌剧风格。此外,该剧还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机混用,呈现出别样的音乐体验。
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民族歌剧《沂蒙山》各种版本演出场次达170多场。该剧导演黄定山介绍,为了此次参演第四届中国歌剧节,自己曾经回到山东歌舞剧院,在培养演员的同时也根据收集到的评价进行精加工。接下来还会持续打磨,将《沂蒙山》打造成一部高峰之作。
除了《沂蒙山》,黄定山执导的多部作品参演此次中国歌剧节,其中也不乏《银杏树下》《半条红军被》等红色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展现的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对红色历史故事的还原。近些年在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创作中,我在追寻不同的艺术表达,也希望每一部戏都有超越。”黄定山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