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本报协办2022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第六讲开讲 由战争片解读红色经典的魅力与启示

2022-11-07 13:35: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录时代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文学史上的一部部红色文学经典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陪伴着几代人的青春与成长。116日,由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主办、本报协办的2022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第六讲开讲,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项目教授、副院长张新英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例,解读中国经典战争影片。

文学创作影响广泛

峥嵘岁月中,红色热土上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的红色沃土,一段段英雄故事、一个个英雄人物成为文学作品创作所扎根的现实,在作家们的笔下记录历史,引领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山东籍作家李存葆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亦是这样一部红色经典。

1979年春,李存葆先后到云南前线作战部队、广西参战部队采访,和前线官兵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亲身见证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把所见所闻化作文字,发表了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和散文,并酝酿写作小说。张新英介绍,1982年,在全国军事题材座谈会上,小说构思得到《十月》编辑张守仁的支持。

从真实故事改编创作而来的小说记录了历史,也因生动的故事描写引发热烈反响。

张新英介绍,小说在《十月》发表后,中央及各省市报纸争相转载,其中《小说月报》转载时印了80万本;《上海青年报》特刊一次印刷了一百多万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先后有74家报纸全文连载,50多家剧团改编上演,各种媒体的评论文章近300万字。

在张新英看来,小说发表后影响广泛,离不开创作中的文学性。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军事小说的狭窄视野,将军营与社会、军队与人民、现实与历史广泛联系起来;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塑造了梁三喜、靳开来、赵蒙生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度揭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此外,作品将英雄豪情与人之常情统一起来,以情动人。

除引发热议外,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亦获得国内外认可。张新英介绍,小说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翻译成日、俄、英、法等十几种文字。入选1989年美国嘉兰德公司出版的20世纪世界文学丛书5位。1983年后,9家出版社先后出版《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发行量突破千万大关,最火时每天以180万册的速度加印。20189月,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用影像讲述红色历史

作为红色历史的记录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文学作品发表后,以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改编扩大了作品的受众面,成为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精神力量。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由谢晋执导,根据当代著名作家李存葆的同名经典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影片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八项大奖,是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战争电影。

作为文学作品的改编与光影呈现,1984年,电影上映,在全国引起轰动,创下1.7亿观影人次的纪录。张新英表示,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影片影响广泛的原因之一。影片通过战争表现军人、表现军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揭示人民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并上升到人民与党和国家的联系。此外,电影的独特之处还在于精彩的试听呈现。

聚焦红色精神的传承,近年,以《长津湖》《红海行动》《战狼2》等为代表的影片上映,以对历史的艺术化再现引发观众共鸣。公开课现场,张新英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例,分享了战争影片的创作要素。战争影片创作中要注重故事叙事+精神内核,情感体验+灵魂震撼,以此来承载中国人更丰富深沉的情感与价值观,拓展表达的广度与深度,给中国影史留下真正的经典。张新英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