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2022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第七讲开讲 聚焦红色基因解读经典《大刀记》

2022-11-14 11:22: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峥嵘岁月中,一段段烙印着革命历史印记的文学经典,经多种形式的改编与传播,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载体。11月13日,由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主办、本报协办的2022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第七讲开讲,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位点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刚从文学创作视角出发,解读《大刀记》成为红色经典的内在奥秘。

文学创作经久不衰

《大刀记》是山东籍作家郭澄清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75年出版。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苦难史,通过对战斗历程的描写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说出版后风靡全国,传播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小说发行近400万套,连环画发行超3000万套,改编广播剧在全国20余家省级电台连播,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热播。此外,学术研究与研讨会为《大刀记》的经典化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李宗刚介绍。

在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创作中,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大刀记》连环画公开发行,引发极大轰动。李宗刚表示,“这极大地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的建构,使得这部小说由此培养了后备人才,为其未来的经典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李宗刚看来,相较于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为《大刀记》的经典化提供了群众基础,电台播讲则促成《大刀记》走向了民间,为其经典化开辟了新的道路。“例如,1975年,作家郭澄清的小说《大刀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后由山东艺术家薛中锐播讲的《大刀记》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台连播,合计有7亿人收听。”

此外,李宗刚分析,网络时代的有声书助力《大刀记》经典化;郭澄清纪念馆为《大刀记》的经典化提供了物质层面上的支撑;学术研究是郭澄清及其《大刀记》开启经典化的关键所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使得《大刀记》进入了学术史的传承链条中;郭澄清短篇小说的出版为《大刀记》的经典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文学支撑;《郭澄清研究资料》的出版为《大刀记》的经典化提供了历史支撑。由此,作为红色经典,《大刀记》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多种“基因”叠加成就红色经典

作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红色作品,《大刀记》随着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创作永葆生命力,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9年9月23日,《大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公开课现场,李宗刚从三方面解读了《大刀记》成为红色经典的内在奥秘。“郭澄清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赋予了《大刀记》以红色‘基因’;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发生的内在缘由,使得《大刀记》具有了红色经典的基因;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发展规律,使得《大刀记》蕴含着红色经典的内在精神。”

作为记录时代的文学经典,《大刀记》的传承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作家进行文学创作这一视角,李宗刚从四方面分析了《大刀记》 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启示作用。“作家要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需要有超越物欲和功名诉求的高远人生境界,需要有一种为文学献身的精神;需要有统领自我创作的内在思想体系;需要深潜于民间,需要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需要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中获得创作的支撑点,并由此建构起自我的文学世界;需要在接纳东西古今文学营养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我的文学表达形式,由此建构起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学世界。”

在解读《大刀记》成为红色经典的内在奥秘的同时,李宗刚也就经典传播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红色经典能够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在解读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