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历史上,与酒相关的众多诗句展现出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如同酒文化那般悠久绵长,酿酒技艺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愈久弥香。
依托文化大省山东深厚的非遗资源,“好品山东”里的“非遗宝藏”网络主题活动聚焦省内代表性非遗项目,与“好品山东”品牌建设相结合,展现我省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在山东青岛,起源于商代的即墨老酒严守古法,革新技术,培育“黄酒北宗”新实力,研发应时应季新产品,沉千年古韵,酿时代新香。
千年传承佳酿飘香
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非遗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酒类非遗,更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自古以来,即墨就是一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繁荣之地。其土地肥沃,特别适宜黍子和小麦生长,地处崂山水系使得这里水质优良,甘甜爽口。先祖们正是利用这些酿酒的基本条件,开创了酿造老酒的先河。”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宗展介绍。
在即墨,先后出土了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的陶器“小酒杯”、商代提酒用的陶器“堤梁卤”和饮酒用的“爵”、周代温酒用的“舟”、汉代行酒令用的“投壶”以及饮酒用的“角”,皆证明了从原始社会开始,即墨就酿有酒。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即墨一带的酿造老酒已极为普遍,成为当地民间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俗称“醪酒”。宋代以后,即墨的老酒酿造成为当地一大行业,并有了压榨技术,俗称“老干榨”。清道光年间,即墨老酒产销达到极盛时期,不仅畅销全国各大商埠,更远销日本及南洋诸国,成为当时与浙江绍兴黄酒齐名的著名黄酒品牌,这也确定了即墨老酒“黄酒北宗”的历史地位。
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发展脉络,即墨老酒有着成熟的酿造技艺,亦随着1949年即墨县黄酒厂的建立翻开新的一页。傅宗展介绍,“酒厂在严格按照‘古遗六法’传统酿造技艺要求的同时,逐步总结出‘守六法、把五关’的工艺精髓。”“守六法”即: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把五关”即:煪穈、加曲、发酵、压榨、陈储。品质的好坏在毫厘之间。要守好法、把好关,必须反复实践,深入钻研,做到炉火纯青。
因对酿造技艺的坚守与把关,即墨老酒历千载传承不失传统味道,于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2013年,即墨老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赋能“黄酒北宗”品牌
因酿造原料和工艺独特,即墨老酒有别于国内其他黄酒,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借由此,近年,即墨老酒聚焦创新传承深入研发,探索“文化开路、品牌营销”的科学发展之路。据了解,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提下,即墨老酒结合自身工艺特点和产品属性,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相继成功研发了适宜夏季饮用、可冰镇的“清逸美”即墨老酒。“清逸美即墨老酒酒体金黄、免加热、更适宜年轻群体。此外,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酿造干型即墨老酒、一株黍米酿酒酵母及其应用等技术创新项目,填补了行业空白。”傅宗展介绍。
据悉,作为即墨黄酒厂2020年开发的一款中端黄酒产品,清爽型即墨老酒“清逸美”系列曾获得2020年度“青酌奖”酒类新品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奖被称为酒类奖项的“奥斯卡”。
除致力于制酒研发外,山东即墨黄酒厂还以打造即墨老酒工业文化旅游为目标,建设了集旅游参观、工艺展示、现场体验、教育、购物于一体的即墨老酒博物馆,并在即墨古城建立即墨老酒古城店,在青岛香港路建设即墨老酒城市体验店,通过文化引导的方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于即墨老酒的了解、体验、购买需求。“未来,我们将加强对即墨老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挖掘即墨老酒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江北’最大即墨老酒文化产业园,最大的即墨老酒生产中心,最大的即墨老酒原酒交易中心,把即墨老酒做成山东酒的代表之一。”傅宗展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