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再一次从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茶”人类非遗

2022-12-05 13:51: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再增一例,共拥有43个联合国非遗项目,数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据考证,中国余姚田螺山遗址发现的山茶属树根,将我国种植茶树的历史上推到6000年前。茶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也融入到中国人民的饮食起居及节日庆典中,从茶延伸出来的习俗更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晋时期,茶被赋予文化含义。随后,关于茶的技艺及文化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偏爱的口味,制茶的方式亦在不断变化,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但无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中国人对茶的喜爱。

北宋王安石著《议茶法》言:“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将饮茶作为风雅之习,普通百姓也无不以茶为好。在少数民族地区,茶也是重要的饮品,并与不同的民族习俗相融合,诞生出不同的制作饮用方式。时至今日,茶仍然广泛活跃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本次入选项目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在世代传承中,中国制茶技艺及习俗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由茶延伸出来的各类丰富的手工制品,也成为此项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申遗成功,是我们推动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国非遗保护成就新的契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我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为国际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讲好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申遗成功后表示。
     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既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精神文明层面。千百年来,茶种植、制作的技艺不断积累,所生产的茶满足了无数人的需求。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对茶的喜爱与研究也深深地镌刻于文化基因之中。
  从春季枝桠端的萌芽到沸水中起伏翻卷的叶片,茶经历了诸多工艺的洗礼,才凝练为杯中香茗。茶农依照自然规律和世代相传的经验种茶和管理茶园;采茶工采摘、拣选茶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来自中国的2000余种茶品被饮茶者享用与品尝,由此形成的茶文化也不断被丰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等场所饮用茶与分享茶。此外,在交友、婚礼、拜师、祭祀等活动中,饮茶都是重要的沟通媒介。在此活动中,不同的习俗诞生并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成为中国传统习俗中的重要内容。 
  在制茶、饮茶的活动中,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被融入茶文化之中,茶也成为体现道德修养和品性的载体,饮茶的方式与喜好也对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为多民族共享,在饮茶的过程中形成的诸多习俗也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强力纽带。此外,茶文化与习俗不仅自成一体,也与中国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等多个领域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影响下形成风格各异的饮茶习惯。茶也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北方有佳茗
  在茶的种植、制作、饮用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不断丰富着茶的内涵,并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齐鲁大地拥有绵延的海岸线、高耸巍峨的山体,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让茶在齐鲁文化的浸润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与习俗。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南宋陆羽所著《茶经》中如此记载。山东饮茶历史悠久,亦形成了诸多习俗。山东不仅是北方重要的茶叶种植区,亦是茶文化广泛影响的地区,许多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便与茶相关。
  崂山之畔,海风相伴。青岛崂山地区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质较厚且有机质含量高,地力肥沃,为绿茶种植提供了充足的自然条件。崂山绿茶香韵醇厚宜人,口味鲜爽独特,有“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等特征。崂山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太清宫景区内便有树龄约600年的山茶树。崂山茶的制茶技艺包含烘、焙、揉、捻等多道工序,自清代光绪年间起盛行,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茶树的种植与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泰山茶制作技艺依泰山茶溪谷独特地域环境而生,经过采摘、摊晾、回潮、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包装等步骤完成。炒制出的泰山茶有独特的香味,具有形美、色润、香高、味醇、质优的品质特点。泰山茶制作技艺将齐鲁大地素有的礼仪文化融入泰山茶道之中,延续了好客山东、以茶为礼的待客之道。
  流行于临沂地区的国槐茶,取自国槐花。夏初时节,在槐花开放的时候取其花蕾,形如米粒,称之“槐米”。将槐米适当清洗,酌情晾晒并加以翻炒,便可制成国槐茶。一份优质国槐茶还要加上蜂蜜、槐果、槐花、槐叶、红枣等九种原料,以形成丰富的味道。国槐茶的制作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仍被人们喜爱。
  此外,山东还有诸多各具特色的茶品,例如,海阳绿茶、诸城绿茶、齐鲁干烘、金凤城红茶、嘉祥菊花茶等。这些茶的制作技艺不仅是重要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宝贵的非遗资源。茶在茶园之中吸取天地精华,在制茶师手中完成蜕变,在饮茶过程中完成活化传承,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