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经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发掘被发现。随着对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及陶片的C14测年数据进行分析,遗址年代得以明确。
更为重要的是,年代上承凤凰岭,下接扁扁洞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旧新石器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研究一万年人类文明起源史提供了标本。
重大发现
2021年至2022年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配合基建时,在汉代墓地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在清理墓葬的过程中,考古人员以墓壁剖面的数层红烧土为线索,通过大面积的解剖、发掘及同步的整理研究,在多个文化层取得了重要发现。“发掘团队在⑧-輥輱訛层发现了大面积树木燃烧类遗迹,在⑩层发现旧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存,出土早期人类遗物1000余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赵益超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时如是介绍道。
发掘过程中,第⑩层文化层发现的遗址核心区域面积约400平方米,平面近圆形,遗址两侧有水流活动冲刷形成的浅沟。赵益超介绍,第⑩层发现的遗址确定与人类活动相关,“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是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陶器年代最早的遗址之一,也是东亚地区出土早期陶片数量最多的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遗址中出土的陶片均为夹炭红陶,可辨部位有口沿、腹片、圜底,初步判断为圜底盆形器。在赵益超看来,遗址制陶工艺已经相对成熟,整体厚度相对均匀,器型规整,“出土的陶片属于典型的夹炭陶工艺,胎土夹植物茎秆,两侧抹泥,外壁磨光。个别陶片见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夹炭陶的出土反映出赵家徐姚遗址是中国早期制陶工艺最为成熟的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早期陶器起源影响深远。”
珍贵遗存
聚焦遗址的年代,考古队在遗址内重要层位、位置采集了C14样本,经测年得出基本的年代学数据。“通过对⑨-輥輯訛层遗迹内木炭样本的测年,确定树木燃烧的层位年代集中在1.18万年-1.36万年。通过对⑩层出土的动物骨骼及陶片样本的测年,明确⑩层年代为1.32万年左右。”赵益超介绍。
赵益超还表示,“遗址距今1.32万年左右,年代框架明确,所处节点关键,正处于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气候频繁波动时期,为建立鲁北地区这一时期的地层编年体系及当时古环境的复原提供重要依据。此外,遗址年代上承凤凰岭,下接扁扁洞,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旧新石器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重要证据,为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材料,为研究一万年人类文明起源史提供了标本。”
保存相对完整,性质明确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生业模式有重要的意义,对华北地区旧新石器过渡研究影响深远。
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重要遗迹遗物的出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逐步完善研究团队建设、明确研究方向、规范研究方法、完善发掘方案。“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红烧土遗迹及早期人类遗存两大块开展,研究方向包括考古学研究、实验考古、地质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年代学研究等方面。在发掘过程中及时对各类研究所需样品进行系统取样分析,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记录遗址的各类信息,努力做到课题研究与考古发掘同步开展。目前,在地学考古研究、出土遗物的相关研究、遗址的埋藏学研究、树桩模拟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赵益超介绍。
据悉,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对遗址内几处重要剖面的系列样本进行采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