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深化提质赋能,我省擘画2023年文旅新篇

2023-02-09 16:50:3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加快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叫响“好戏山东”品牌,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新建城市书房、乡村书房150家以上……2月8日,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聚焦文旅工作创新推进,会议提出实施“2023年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并以此为总抓手,全省文旅战线统一行动,凝聚力量,以提质谋发展,以赋能增活力,开展“十大行动”,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利好政策频出提振消费

以消费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型,文旅消费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有力抓手。2023年,我省将实施消费提振行动,推动文旅消费快速复苏、扩容提质。在惠民措施配套方面,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补助,各市共同发放1亿元以上文旅惠民消费券,合力撬动200亿元以上文旅市场消费。

在节事活动拉动方面,我省将贯穿2023年全年创新举办“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旅游年主题活动,突出重点高水平办好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黄河大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彰显特色持续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地方特色节事活动。

聚焦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市场复苏,省级财政统筹5000万元对客源招徕予以奖补。与此同时,各市文旅部门也将聚焦客源引入,在抓好“山东人游山东”“本地人游本地”的同时,落实多项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省外、境外游客来山东旅游。

产品提质助力转型升级

着眼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新变化,我省将实施产品提质行动,坚持精品引领、高端定制、多样供给,推动产品质量再提升,让“好品”更有品质、更富体验。其中,聚焦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做好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新评定一批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今年,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20家景区打造智慧旅游样板景区、20家景区提升公共服务设施。

实施城市慢游精品工程方面,我省将培育会展、商务、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服务业态,打造一批城市休闲旅游新地标,推出一批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今年,全省将评定推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不少于15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不少于20家。

海洋旅游目的地提升工程的实施将以沿黄渤海7市33县(市、区)为重点,突出自驾山海游、休闲度假游特色,提升“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品牌。此外,大力发展旅游文创,推动向文旅商品转化,打造烟台剪纸、潍坊风筝等一批独具山东特色的旅游伴手礼。设立山东旅游文创专柜,构建“好客山东·山东有礼”旅游文创产品展销体系。聚焦“山东手造”,开展第二批“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打造20个以上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

“两创”强基推动文化传承

在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山东,“两创”强基行动的提出擘画了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蓝图。聚焦构建文化“两创”物理空间布局,我省将以长城、大运河、黄河等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打造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加强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片区及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片区建设,形成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体验廊道串联、八大文化片区支撑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格局。

围绕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我省将大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继续实施跋山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琅琊台遗址等考古发掘,以及“来远”舰水下调查项目等重大考古项目。此外,推进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试点建设,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申遗。

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方面,我省将大力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新推出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非遗传承人培育,今年省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达到700人以上。办好“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开展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讲好山东非遗故事。

艺术“攀峰”叫响“好戏山东”品牌

文化大省山东从不乏艺术的滋养,各种艺术门类在接续传承的同时也让齐鲁大地花开满园。聚焦推动山东艺术事业持续繁荣,2023年,我省将开展艺术“攀峰”行动。

围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我省将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创作,推进京剧《大运河》、柳子戏《大河粮仓》、吕剧《大道直行》等重点剧目,提升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水平。全力办好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推动更多全国性艺术活动落户山东。

聚焦叫响“好戏山东”品牌,我省将构建艺术作品传播推广体系,继续做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演出服务工作,升级“齐鲁云剧场”等网上演艺平台。

深度融合赋能文旅发展

深度融合既是时下文旅发展的背景,亦成为激活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围绕开展文旅深融合行动,我省将发展旅游演艺,提升现有旅游演艺品质,新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聚焦发展非遗旅游,我省将加强非遗项目市场化运作,建立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非遗名录,与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嫁接”。完善非遗基地的旅游服务功能,认定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非遗主题线路,让游客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此外,围绕发展博物馆旅游,将各级博物馆全面纳入旅游线路。聚焦发展考古旅游,大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创建A级旅游景区。此外,我省还将大力实施“文旅+”行动,深化拓展“文旅+康养”“文旅+教育”“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生态”“文旅+交通”,开展跨界大融合行动,形成文化旅游与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我省将实施公共文化润心工程。拓展服务空间,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一批文化驿站、文化广场和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今年,全省新建城市书房、乡村书房150家以上,评选30家“最美城乡书房”。此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数字文化惠民,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完善提升“山东公共文化云”和“智慧图书馆”数字平台。支持文艺院团、重点美术场馆、大型演艺剧场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观演(展)、美育、休闲、社交、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城市艺术综合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