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典礼举行

2023-03-14 16:05:2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13日,由中共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社科联、莱芜区凤城街道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垂杨书院等承办的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典礼暨吴伯箫故居开放典礼在莱芜区吴伯箫故居广场举行。山东省政协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刘致福,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谭好哲,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浩,济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卞文,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欣,济南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席张鸿福,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傅志伟,安徽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许泽夫,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垂杨书院总策划张期鹏,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中共莱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宁,莱芜区文联主席卢亮书、莱芜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华等领导、嘉宾、获奖代表170余人参加活动。

仪式上,领导嘉宾首先为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入选作品奖获奖代表,散文奖提名奖获奖代表,创作奖、理论奖获奖代表进行颁奖;获奖代表进行发言,与会领导宣布并共同启动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

王宁在致辞中表示,吴伯箫散文奖的设立评选和吴伯箫故居的落成开放,是对吴伯箫优秀精神最好的传承,同时对莱芜展示对外形象,增强历史底蕴,厚植文学土壤,提升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莱芜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扎实做好文化莱芜建设工作。注重思想引领,牢牢守住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突出服务群众,共同营造全区文化文艺工作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基层文化大舞台。着力把吴伯箫散文奖打造成一个面向全国的文学奖项,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不断提升莱芜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张欣谈到如此盛大、庄重的活动,一方面再次证明了吴伯箫散文的持久魅力,另一方面也充分彰显了山东文学界和莱芜区以及凤城街道弘扬吴伯箫文学精神、繁荣当代散文创作的热诚与实力。吴伯箫散文奖的连续举办,吴伯箫故居的修缮与开放,将会对莱芜区、济南市、山东省甚至全国的散文写作,产生巨大的带动和积极的影响。

刘浩表示,吴伯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以风格独特的散文精品赢得了几代读者的喜爱,他以满腔热血哺育了难以尽数的人才,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与呕心沥血的高风亮节,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次活动是对吴伯箫最好的怀念,对褒扬吴伯箫的可贵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莱芜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贴近实际,组织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佳作,打造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品牌,取得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成果

王海峰介绍了散文奖情况时说,从2020年开始,在莱芜区的大力支持下,由多家社会组织发起,共同启动了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的评选。经过3年的不断成长、持续推进,活动参与人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在文学界特别是散文界引起强烈反响。举办三届以来,累计收到全国各地和国内外参赛作品近万件,吴伯箫散文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以现代散文家命名的散文专业奖项。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活动征稿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4748件,参赛范围和人数,作品数量和质量均超过前两届,经过组织著名作家、编辑、评论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公开、公正、透明的评选,共选出主奖10篇,荣誉奖6篇,提名奖15篇,入选作品25篇,理论奖5篇。

通过活动的举办,吴伯箫文化传承发扬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吴伯箫故居经过多年的努力,修复重新对外开放,进一步激活了故居文化内涵,对于莱芜年轻一代感受领悟吴伯箫坚定的文化自觉、孜孜以求的创作热情和质朴浑厚的文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来自八省市的获奖作者代表在莱芜区开展为期两天的集中采风,大家先后来到吴伯箫文学馆、泉城书房、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和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等,近距离感受莱芜、将创作一批反映莱芜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散文新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