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归齐鲁。地处黄河流域生态及文化资源富集区的先天优势为山东黄河地名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挖掘黄河地名文化时代价值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3月30日下午,黄河地名文化研讨会召开,以沿黄县市区工作经验交流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相结合的形式汇聚合力擦亮黄河地名文化品牌,推动黄河地名文化传承一体化发展。
创新讲好“黄河故事”
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流经九省(区),在山东就有628公里,占黄河下游的四分之三,途经9市、25个县(市、区)。近年,沿黄县市区深挖本土文化,推动黄河地名文化传承与弘扬。研讨会现场,山东沿黄代表性县市区进行了工作经验交流,以助力各地改革创新,推动黄河地名文化传承一体化发展。
黄河行万里,至高青安澜;齐国八百年,自高青起步。作为淄博市唯一沿黄县的高青县,黄河过境47公里,孕育了波澜壮阔的黄河文化,书写了独具特色的地名传承。高青县深入挖掘黄河地名文化时代价值,聚焦黄河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构建以高青县黄河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为纽带,搭建平台、夯实阵地、建强队伍、打造项目,加强黄河地名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黄河滩区迁建、黄河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打造黄河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青模式”。
作为黄河最后一个水文站的利津县,聚焦深入推进黄河地名文化建设,探索地名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打造“黄河入海口·社会同拉手”地名文化品牌,积极争创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县。此外,聚焦黄河地名文化传承,利津县开展以“传承地名文化”为主题的保护活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地名管理服务新模式,留存村落、古迹影像资料,开展“数字地名建设”活动,用科技手段延续好、传播好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以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博兴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品味地名文化,唤醒乡愁记忆。围绕留住博兴乡愁记忆,利津县挖掘编辑了全县十二个镇(办)黄河地名文化12篇、村名故事32篇,依托地名成果转化,围绕重大革命事件,对红色地名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弘扬黄河地名文化,传播地名声音,讲好“黄河故事”。
擘画黄河地名传承画卷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拥有76公里黄河流长和全省最大的黄河滩的区位优势,具有“黄河入鲁第一乡”“黄河入鲁第一村”等优质地名资源。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滩区旧村拆除过程中,东明县进行原址保护,全面保留富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村落、村名,有计划地保护一批富有黄河文化特色的老地名,传承黄河地名文化。同时,在传承传统地名文化的同时,东明县也将黄河流域文化融入到新建村台、搬迁村庄和新生地名命名中,推动并加强黄河文化传承与保护,培植新生地名,深入推进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
研讨会上,菏泽市民政局发表了工作设想。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下一步,菏泽市将加强对黄河地名文化宣传的保护弘扬,规范收集梳理地名文化资料,并整理归档,同时逐步将地名文化资料数字化,用科技手段保证好、研究好和传播好地名文化。深入研究挖掘对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传承方面的创新项目,做好菏泽市县两级的地名工作创新。
依托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区位优势,东营市民政局将加快建设开发黄河口地名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迭代升级和地名文化服务水平。此外,持续加强乡村运营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创新培训,推动地名文化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最后,山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张子龙从扛牢、昂起、扛起三个方面对黄河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扛牢责任,把牢地名工作正确的指引方向;二是昂起龙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保护和弘扬黄河地名文化是融入大局的应有之义;三是扛起黄河地名文化保护的大旗。
大咖“论建”
讲述栩栩如生的黄河故事离不开地名,讲好黄河地名故事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深挖黄河古迹的文化遗存、黄河神话传说民俗、文化名人与文艺作品、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山东黄河文化资源;二是弘扬黄河地名文化创新路径,融入黄河战略抢抓机遇,可以从建立黄河地名保护的名录,地名文化展览馆、文化公园等载体入手,让地名成为展示黄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名是展现黄河文明的有机载体,把黄河地名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融合发展等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利用AR、VR等新技术,让地名活起来。
山东大学教授宋全成:推动地名文化发展 传承乡愁记忆
聚焦地名文化保护、乡愁记忆传承与实现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要从地名文化保护和乡愁记忆保护与传承两方面发力。地名文化保护方面,要加快进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地名普查规范化和地名文化资源信息化建设。
乡愁记忆保护与传承方面,要健全乡愁记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乡愁记忆保护与传承规范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形成乡愁记忆保护合力; 妥善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保留乡愁记忆的重要依托。
黄河地名文化是新时期省会城市熔铸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牌、深化城市记忆的宝贵资源,为黄河流域区域城市发展新兴产业、营造新型城市空间、构筑省会生态之城提供了澎湃动力。
黄河地名文化融入省会城市发展的多元维度体现在六个方面,激发城市力量,熔铸城市精神;凝练城市符号,塑造城市品牌;重铸城市之魂,深化城市记忆;振兴城市经济,升级城市产业;疏通黄河文化,营造城市空间;优化黄河环境,打造生态之城。
地名是活化石,沿着黄河看地名活动的举办意义重大。对于黄河地名文化的保护,一要挖掘寻找沿黄地名的威信,二要挖掘黄河地名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三要挖掘沿黄地名文化的故事性,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抢救和唤醒,将这两方面工作相结合,协同推进黄河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抢救老人记忆中的地名文化,以口述的方式,通过光盘、视频等形式留存地名文化印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李兰婷 王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