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教育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推动我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3-04-27 21:04: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荣成渔民节拉开了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的序幕。作为活动重要内容,日前,海洋民俗文化月学术交流活动暨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培训班在荣成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多专家学者相聚荣成,共同探讨新时代语境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向,为我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切实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深度融合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追求不断变化,旅游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对游客来说,仅仅“看山看水看风景”已经不能满足出行需求,来到一片土地,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才是更好的体验。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非遗实现活态传承的积极方向,也是新时代旅游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明确了加强项目梳理、突出门类特点、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设立体验基地、保护文化生态、培育特色线路、开展双向培训等8项重点任务。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契合点,通过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同时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同时,也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民俗文化月学术交流活动设置“民俗类非遗与旅游融合”“海洋文化整体性保护”两个主题,邀请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参与。培训班设置专业课程,对非遗与旅游融合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各市围绕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对当前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展开研讨交流。“非遗保护事业日新月异,全省各级非遗保护工作者要加强学习研究,做好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工作,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基础,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中的非遗保护工作,踔厉奋发,埋头苦干,推动全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表示。

为融合发展提供基本路径

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民俗类非遗在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中诞生,也烙印下深刻的文化痕迹。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非遗资源在形成地方旅游特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的专家围绕“民俗类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与方式”主题,从节日类非遗传承与非遗资源的开掘利用、民俗类非遗融入旅游的模式选择、海洋旅游的非遗叙事与策略探析、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胶东荣成市院夼(kuǎng)村谷雨祭海节考察等角度展开探讨和交流。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围绕“海洋文化整体性保护”主题,从非遗传承人激励机制、非遗助力乡村旅游、非遗创新与成果转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角度展开交流。

此外,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模式研究》为题进行授课辅导,通过对壬生花田植、布农族文化、泰山皮影戏三个经典案例的详细解读,对非遗与旅游融合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舞台演艺、景区化、集聚区、社区旅游、节事及文创商品等6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讲解,全面深入地阐释了非遗保护的一般规律及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基本路径。

实现非遗资源的转化

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坚持“两创”发展,积极适应旅游发展需求,才能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萧放以《文旅融合背景下节日类非遗传承与非遗资源的开掘利用》为题进行主题讲座。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服务现实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价值。”萧放表示。如今,节俗成为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贵州等节俗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以此为基础和特色,已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并以此带动乡村振兴。

萧放将节日类非遗资源分为3个大类:物质层面资源、社会层面资源、精神生活层面资源。节日食品、用品等物质资源丰富了节日的气氛,也较容易转化为经济资源,比如,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腊肉,清明节广为民众喜爱的青团等节日食品近年来销售情况良好。在许多地区,社会依靠节会进行秩序建构与增进社会联系,不断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比如,赛龙舟、长桌宴等,是实现社会群体的高度凝聚的重要方式。节日是民众信仰、精神、伦理道德表达与调整的重要时间,在节日活动中传承相关的传说等活动也是传递增进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时,萧放认为应选择适合时代、环境与社会需要与具有旅游特性的资源,对相关节日资源进行优化萃取,同时也要注意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均衡原则,“非遗的动态性和活态性应该始终受到尊重,也要将文化传承与旅游娱乐并重,并将文化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

文/ 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叶福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