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声经过3D打印会呈现出什么模样?河图洛书的文字重新排列成的“芯片”又将如何展现?在河南郑州,一座商场内来往的人潮仿佛河流涌动,关于黄河别开生面的探索于此正式启动。艺术展、黄河、商场与数字多媒体,这些原本蕴含不同可能的词汇经由艺术家的巧思而相互融合,在“看”黄河方面提供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视角。
一场精彩相遇
五一假期晚9点,郑州太康路360商场3楼,观展游客陆续从馆内走出,几位参展艺术家仍坐在馆外的一堵墙边,进行着黄河主题的艺术创作。在展厅门口,山海美术馆馆长姜山接受了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的采访。
“本次展出将黄河作为关键线索,通过导入策展人的主题概念,集合身边众多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让艺术家在统一的意见指引下充分发挥自身艺术特点,以期发现、创造与展示一个别样的黄河。”姜山说道,“命题作文”、新技术艺术创作与仅有半个月的创作时限让12位习惯了传统创作模式的艺术家不得不以极快的速度学习、适应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并让作品迅速成型。
之所以通过数字艺术展的形式呈现黄河主题,姜山解释,因为当下艺术创作中对最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仍然处于潜力极大的状态,“技术的发展在当下是如此之迅速,但是它转化、应用到艺术领域的部分却又如此之少。鉴于这种现象,我们决定选定‘黄河’这一包容性强的主题,在专注技术实践的同时,也期望交叉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打破大家对黄河和传统艺术的固有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中,部分较为传统的精品艺术也同样亮相本次展出。“这是一幅描绘黄河的写意油画,它与传统油画的唯一区别是,我们直接用黄河泥沙作为创作的颜料素材。”
在数位板上进行简单的描绘勾勒,通过电脑进行精细的3D建模,再用3D打印代替手工雕刻,一件“黄河娃”主题艺术品就此完成,技术手段为作品赋予了精细传神的特点,又兼有艺术家本人的独特风格,艺术创意与技术优势在展品中得到完美结合。记者了解到,将“黄河娃”主题雕塑放在馆外进行免费展出,同样也是考虑到其鲜明的商品属性。“经由数字扫描后,这套作品又可以重新打印,根据要求进行放大缩小,既可以展出,又可以作为文创产品进行量产销售,我们也正在积极考虑这种转化。”姜山表示。
展厅内,20余件展品呈现了在技术世界中黄河的多个面向与多种可能。宏伟的3D黄河制作、精巧有趣的大禹治水动画、宏伟壮阔的《黄河》纪录片、3D打印技术下的声波黄河等,从声、光、电、影等不同层面补全了黄河印象。此外,展厅内,观众也可以在光影的汇聚下同孔子和老子对话互动,倾听陶罐滚地的声音,感受别具匠心的壁画河伯问天,共同探寻黄河文化的丰富与悠久。
新的生命力
在策展人、黄河文化学者齐岸民对本次活动的解读中,山海美术馆本质上是对“黄河”概念的再理解和对数字化的新实践。在他看来,除了绵延数千公里的母亲河这一“传统形象”外,“黄河”概念在现代社会中越发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IP。“美术展的举办就是不断加深黄河IP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用更新、更专业的方式对黄河文化进行设计开发,用艺术与技术赋予其新的面貌。”
在谈到山海美术馆的开馆初衷时,姜山表示,作为郑州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实践中,自己始终都在思考将艺术活化创新的路径,而事实上,山海美术馆早已不是其艺术实践的第一站,“从2018年至今,我们已先后在郑州开设了包括山海美术馆在内的3个不同主题的美术馆,但选择与商场合作,并引入新技术手段,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奇的尝试。”从曲高和寡、苦心孤诣的艺术创作,到开放、亲民、便捷的“商场美术馆”,这种跨越也反映出姜山本人艺术态度的转变。
“艺术也好,黄河也好,它们本应都是距离人们很近的东西。”姜山表示,黄河一直在所有人身边,每个人都在共饮着黄河水,与黄河一样,艺术也应该呈现出更加贴近人民、贴近时代的样貌,“通过我们的传播手段,让大众对当代艺术与黄河文化有更深刻的、全方位的理解,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对姜山来说,这一目标达成并非让游客走马观花式地观赏几幅画、听几段解说就能做到,故而这类全新的探索成为了一种必然。
2021年,在河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唐宫夜宴》让河南火爆出圈,成为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这也曾给予姜山最为直接的鼓舞,“每个省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来持续深入挖掘。艺术在每个时代都一定要处于最前沿,如果我们对社会的洞察与实践能够为挖掘文化宝藏作出贡献,这将是很好的。”如今,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这种数字化的思维,不仅对一座城市很重要,对艺术、文化与每个人的生活同样息息相关。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 发自郑州